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寡人之于国也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海南省五指山市海南第二中学 谭富荣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解读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三、朗读课文

  1、齐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4、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粗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⑴ 弃甲曳( )兵    ⑵ 涂( )有饿 piǎo( )

   ⑶ 鸡豚( )狗彘( )之畜( )    ⑷ 数( )罟( )不入wū( )池

   ⑸ 无( )失其时   ⑹ 谨庠( )序之教

   ⑺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⑻ 申之以孝悌(  )之义

    答案:

   ⑴ yè   ⑵ tú,涂通假字,同“途”;莩    ⑶ tún,zhì,xù     ⑷ cù,gǔ,洿    ⑸ wú 无通假字,同“毋”

   ⑹ xiáng   ⑺ bān 颁通假字,同“斑”

   ⑻ 悌

  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四、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解读内容

  提问: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加多。”

  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

  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1、结构严谨: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对全文进行小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 树之以桑

   ⑵ 可以衣帛

   ⑶ 然而不王者

   ⑷ 王无罪岁

   ⑸ 既来之,则安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⑴ 或……或……   ⑵ 直……耳,是……也    ⑶ 是何异于……   ⑷ 未之有也

    答案:   ⑴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⑵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⑶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⑷ 未之有也。译: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3、一词多义:
  
   ⑴ 数:

    ①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命运

    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 屡次

    ⑤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 密、细密

    ⑥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 计算
   
   ⑵ 直:

    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③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④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⑶ 发:

    ①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②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

    ④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⑤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⑷ 兵:

    ①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② 穷兵黩武(成语) :战争

    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④ 木皆兵(成语):士兵

   ⑸ 胜:

    ①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承受

    ②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尽

    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④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⑤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三、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惠王疑问: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设喻: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

       揭示原因:本质一样──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孟子主张:行王道──措施、态度、结果(对比)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及同步检…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孟子的“仁政”学说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参
    庄暴见孟子教学过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讲授庄暴见孟子
    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漫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语文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
    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原…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鉴赏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齐桓晋文之事电子课本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形似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孟子名言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庄暴见孟子》的译文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电子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关于《孟子》
    弈秋
    【读解】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2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孟子》简介
    《弈秋诲棋》赏读
    弈秋的资料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意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弈秋故事
    有感于《弈秋诲弈》
    《弈秋》补注
    古代围棋名手弈秋
    弈秋教学
    电子课本 弈秋
    围棋“鼻祖”弈秋
    教学目标庄暴见孟子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弈秋》
    读《孟子见梁惠王》
    暴见孟子教案(1)
    《弈秋》教学摭议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剧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后反思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孟子见梁襄王》
    电子课本孟子见梁囊王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材料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孟子见梁囊王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读书笔记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
    孟子见梁惠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