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正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②者,其良人③出,则必餍④酒肉而后反⑤。其妻问所与饮食者⑥,则尽富贵⑦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⑧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⑨有显者10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11也。”

蚤12起,施13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14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15,之祭者乞其余16;不足,又顾而之他17——此其为餍足之道18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9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20,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21从外来,骄其妻妾。


注释:
   ①选自《孟子·离娄下》。
  ②〔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③〔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餍〕满足、饱食。
  ⑤〔反〕通“返”。
  ⑥〔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⑦〔富贵〕指富贵的人。
  ⑧〔其〕指良人。
  ⑨〔未尝〕不曾。
  10〔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11〔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12〔蚤〕通“早”。
  13〔施(yí)〕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14〔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
  15〔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坟墓。
  16〔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17〔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18〔道〕方法。
  19〔讪(shàn)〕讥讽。
  20〔中庭〕庭院中。
  21〔施施(shīshī)〕喜悦自得的样子。


译文: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赏析一:

读《齐人有一妻一妾》(吴小如)

这是一篇精彩的讽刺小品。男主角“齐人”,分明是当时社会上一个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厚颜无耻的典型人物的缩影。他自欺欺人,做着连自己妻妾也被欺骗隐瞒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却装出一副骄傲自满的神气。虽只寥寥几笔,但他的丑恶嘴脸已暴露无遗了。

但在具体分析本文之前,我想提个问题。即在《孟子》七篇中,每一章都有“孟子曰”字样,说明全书是孟轲的门徒及其后辈们追记下来的。惟独这一章偏偏没有“孟子曰”这三个字。因此近人高步瀛在《孟子文法读本》中认为,这一章应与它的前一章相连,不宜分成两截。我是同意高先生这一看法的,理由详下。现在先把它的前一章抄在下面:

储子曰:“王使人(jiàn,窥视)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正因为齐宣王派人对孟轲窥伺盯梢,才引起孟子讲出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如把两章连到一起,自然不存在惟独这一章没有“孟子曰”字样的疑问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修辞的角度来看。《孟子》书中用“”字的地方只有这两处,而这两段文字又恰好彼此衔接;如果孟子不是用齐人之妻的“良人之所之”来与储子说的“王使人夫子”相呼应,而是分成全无关涉的两章,那么这两个“”字的出现也未免太凑巧了。但上述两点还不是两章书应合为一章的最有力的证明,我们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探究。

故事的叙述部分没有什么有意突出的笔墨,作者态度的冷静客观有点像契诃夫在写短篇。但文章却是由浅入深,由先果而后因(即先写现象后点出这种现象发生的背景)的手法,层层揭示出“齐人”龌龊的灵魂,剥去他虚伪的外衣。从“齐人”口头上的吹牛(“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引起了“其妻”的疑心,用“未尝有显者来”点出可疑的症结所在。接着笔锋却从其妻“”的角度由侧面往深处揭露:“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是说这个自吹自擂的家伙连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一个搭理他的,可见“尽富贵也”的话是纯属吹牛;然后写他“卒之东郭墦间”,跑到墓地上去了,这不能不令人奇怪,使读者也急于看到下文;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他不过是个乞丐,而且是个死皮赖脸的痞子,“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这种抽蕉剥茧的手法还不够,更在下面一段的末尾补上一句“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写“齐人”的厚颜无耻不但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神态上和精神状态中,此之谓“颊上添毫”。这种形象刻真是跃然纸上了。

读这篇文章,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注意其文章的繁与简的处理。如写“良人出”至“尽富贵也”一节,竟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这主要是为了突出写这一现象。特别是第二次写时加上了一句“而未尝有显者来”,这就点出了可疑的关键,为下文的“”做好了铺垫。同时,这一重复是为了与后文对照,相反而又相成。“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与“尽富贵也”恰好相反,而“餍酒肉而后反”则又与“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相成。前面的重复正是为了使下文反跌时更有力。而当其妻“告其妾”时,却没有把她所“”的全部过程重说一遍,只用了“今若此”三字,好像把话说到半截便咽了回去。这个“此”字竟包括了从“蚤起”以下44字描写的内容,真是简到不能再简。这是因为前面的笔墨已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的镜头如再度出现就反而乏味了;何况其妻的内心感情之复杂绝非重述其所见的种种丑恶现象所能尽,反不如只说半句话更为含蓄有力。即在下文,也只用了一个“讪”和一个“泣”字也已足够,至于“讪”什么和为什么“泣”,都无须细表了。可见作者对文章的繁与简确用过一番心思。

第二,有人会问,这个“齐人”穷得讨饭,怎么还有“一妻一妾”?我以为,“妾”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主题突出和情节安排的需要。比如妻发现了疑点,便对妾倾诉自己的心事;盯梢回来,把所“”的结果又告诉了妾;妻妾二人互讪互泣,显然比一个女人的自怨自艾效果更突出。没有“妾”,“妻”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较大限制,故事的讽刺力量也会大大削弱。比如只说“骄其妻”,就远不如说“骄其妻妾”显得传神尽态。

第三,“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是说故事者的解释之词呢,还是“齐人”之妻说出来的话?这有点类似于鲁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对这几句话,过去曾有过争论,有人说是作者站出来说话,有人则以为应该是酒店小伙计说的。其实这是作者在替作品中的主人公表达他内心的独白。这儿的“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也正是“齐人”之妻在恍然大悟后的一句内心独白,由说故事的人代她表达出来罢了。

第四,要注意本篇中“而”字的用法。这篇文章里的“而”字有两种用法。一种起连接作用,即“而”字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的,如“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的“而”,乃是连接“不羞”和“不相泣”这两个并列成分的,意思说她们是既羞又泣,不羞不泣的是太少见了。另一种则起转折作用,使文章显得透辟有力。如“而未尝有显者来”“而良人未之知也”两句,要是没有这两个“而”字,便缺乏唤醒和点破的作用,文章也就没有波澜而软弱无力了。这两种“而”字的用法必须分清,而后一种对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也是可以借鉴的。

最末一段是作者对故事的总结性的断语。它只对“齐人”做了批判,却没有照应前面回答储子的话。这正是被后人把一章书误分为两章的原因,有的同志不同意高步瀛先生的看法,所持的理由也正在这里。其实这是作者有意识的写法,本不要求再回到原来的论题上去。因为只要一照应前文,就会成为对齐王的谩骂,对自己的表扬,并把全篇讽刺的意义大大削弱。读者请分析一下:“”本身并非光明磊落的行动,“”人则更属非礼。一个人之所以要被人“”,想必他做出了见不得人的事,不是内挟阴私,就是外充伪善。齐宣王以王者之尊,竟派人去“”孟子,孟子当然很有反感,所以一上来就用“何以异于人哉”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驳斥。但如果从修养、学问、见识、阅历来看,作为学者的孟轲,当然有“异于人”之处。但这种“异于人”的地方是不怕被人“”的,问题乃在于根本不应该派人去“”。所以孟子提出了“尧舜”来同自己相比,意思是说尧舜也不过同平常人一样,何况我孟轲!尧舜是古之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物,可见孟子用来自拟的形象是高大的。而下面却讲了一个十分猥琐的故事。意思说,只有龌龊小人才阳一套阴一套,才有被“”的必要;从另一方面说,只有一个人被怀疑自己是否伪君子时,别人才想到去“”他。“齐人”的故事一方面对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一方面也正是为了孟子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不会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做给人看。这正是孟轲从反面证明自己是光明磊落的。因此对于前面的话,也就用不着再回过头去照应了。这才是我认为应把两章合为一章最主要的依据。

(选自《古文精读举隅》,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赏析二: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为我们勾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但是可以“骄”同事,“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讽刺的用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作者介绍:
齐人有一妻一妾选自 《孟子·离娄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孟子渴望统治者任用他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知道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他对国君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偏激的行为),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可见,孟子的“好辩”也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阶级“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却“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界则百家蜂起,“处士横议”。孟子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一方面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要扫清阻碍推行这种主张的各种“邪说”。所以不能不与各种学说进行辩论交锋,以捍卫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这就决定了孟子文章“好辩”的特点。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看法。或认为是孟子本人所著,或认为是他的门徒所著,或认为是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孟子》是模仿《论语》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很有说服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孟子的“仁政”学说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鉴赏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教学目标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教学过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讲授庄暴见孟子
    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齐桓晋文之事电子课本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资料
    《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参
    漫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语文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
    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原…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形似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关于《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
    《庄暴见孟子》的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暴见孟子教案(1)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
    不违农时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
    《寡人之于国也》电子教材
    孟子名言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弈秋
    【读解】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2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孟子》简介
    《弈秋诲棋》赏读
    弈秋的资料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意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有感于《弈秋诲弈》
    弈秋故事
    《弈秋》教学摭议
    古代围棋名手弈秋
    弈秋教学
    电子课本 弈秋
    围棋“鼻祖”弈秋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弈秋》
    读《孟子见梁惠王》
    庄暴见孟子
    《弈秋》补注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剧
    庄暴见孟子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后反思
    《孟子见梁襄王》读书笔记
    孟子见梁惠王
    电子课本孟子见梁囊王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材料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孟子见梁囊王
    孟子·梁惠王上
    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