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寡人之于国也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读出标点、句段的停顿
3、读出文言虚词的语气
4、读出文章情节内容的意味
5、积累文言字法词法句法
教学重点:
1、文言虚词语气的把握和诵读
2、由文言虚词的语气推断人物心理
教学原则:以学生诵读为主要课堂活动,以教师点拨控制为主导,以诵读启发学生思维为训练主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文:教师范背一遍文章,学生齐读两遍,教师听音,纠正字音。(在读、听中进行字音教学,省时高效)男生齐读,女生合书听,默译,女生读,男生亦然。(听译训练,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为下面的译文打下基础)
二、译文  原则: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二把法:1、把注释搬上课文
2、把问题,提给老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或写在黑板上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中,教师决定点拨的重点)
三、讲文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通假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用法、重要句式”的课件,学生做笔记,教师针对学生口语提出的、写在纸条上黑板上的问题补充讲解。(由于时间关系,多媒体展示环节可放到自习课或晚自习,课上只对提问进行点拨)
四、作业   在笔记本上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文言文字法词法句法。
第二课时
一、诵文——教师点拨示范
师诵第一段,要读出“也、焉耳矣、亦然、何也”中粱惠王的自夸、指责的语气。
学生齐读,体会以上文言虚词的读法。
提问:从这几个文言虚词读法上看,梁惠王当时的心理是什麽样的?
多媒体展示:
孟子见梁惠王{三次}
第一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第二次:梁惠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对曰:“贤者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第三次:课文提问:孟子三次见梁惠王,三次关系的远近不同,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都是什麽关系?
明确:朋友、主仆、君臣。
提问:第三次既是君臣关系,孟子还敢不敢向梁惠王直接谈“王道”思想?明确:不敢。
提问:孟子运用了什麽方法劝谏?明确:设喻。
提问:那麽,此时梁惠王和孟子的心理各是什麽样的?
明确:梁惠王:自夸、指责;孟子:晓自身安危,运用婉曲方式劝谏。
二、诵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把学生分成四组,课文按2——4、5、6、7段分成四部分,每组承担一部分。经过组内集体诵读后,推选一人示范诵读,一人揣摩孟子心理,一人补充点评。
(二)教师分部分展示多媒体课件,点评、朗读、背诵。


择喻(2——4段):好战    走   或    或  则何如?
                             (  讲述     平缓       绘形)
诱入:不 可     直------耳      是------也。
(脱口           迟疑)
欣慰:知此           无望----------也。  
(少许感叹,少许畅快)

5段、       也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或肯定疑问②句中停顿③副词,片刻  例:“来也匆匆” ;读音 Уě   开口响亮
农   谷也   池   鱼鳖 也
                     山林     材木 也       (肯定) 
                     是-----也(判断)  王道之始也
(多些感叹,多些畅快)

6段、   矣①语气词,表完成“了” ②表感叹③表命令请求  ;读音 yi 低沉摇曳
宅    树桑衣帛矣
 畜    有时        食肉矣       ( 感慨         未之有也
田    有时       无饥矣        之极 )          (畅快之极)
教      义        不负戴矣


提问:“未之有也”,与“未有之也”读法的区别?
点评:“之”既是前置的宾语,又有舒缓语气作用,重音停留在“有”上,表现了畅快之情。

7、  焉:语气词(感叹 强调 畅快 总结) 读音  yan  平稳满足
             食人食------检          非我也,岁也
对比    饿莩------发      类比  非我也,兵也              
无罪岁,斯------焉!
三、梁惠王的心理

        之始:养生丧死无憾
                      (距离小,要达到)                                 
王道     之成: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梁惠王          
                       (前景美,吸引人)                              
         之阻:罪岁  (相对照,愧疚生)

四:孟子的“文气”
提问:为什麽在“战喻”和“王道之阻”语段不用或少用语气词?
明确:“战喻”是叙述,描绘形象,而语气词长于感情的抒发;“王道之阻”是对梁惠王的指责,照应开头。对梁惠王的指责,孟子运用了对比、类比、整句,更显气势,并且形成短促有力的语流。
提问:文中“王道之始、之成、之阻”中,“也,矣、焉”三个语气词的顺序颠倒,可以吗?
明确:不可,因为“也”表示轻快感情(《醉翁亭记》中20多个“也”字写“乐”),“矣”表感叹、畅快升级,“焉”字一般用于满足式的 感叹畅快,有总结强调的作用。这样用,反映了孟子谈话内容的层次感和思想感情的加深。
提问:有人评论:“谈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请你总结一  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文气的?明确“1、文言语气词的分层运用  2、排比、对比、类比、整句的运用
六、作业 :想象式翻译课文,补上梁惠王和孟子的心理活动。
方案设计之二
——理解式教案
教学目标 :1、2同“诵读式教案“
3、理解文中孟子的民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文章关键字词语义的把握来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原则:教师提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达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与诵读式教案相同
第二课时
解文  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孟子论王道的文章没有超过这章的,同学们思考一下,                  文章359个字,有多少个“民”字?梁惠王讲了几个,孟子讲了几个?明确:共有7个民字,,梁惠王讲了3个,孟子讲了4个。
提问:根据文章内容,请给每个“民”字前加上定语?
(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中心发言人发言,大家讨论)
教师分段明确:
(一)梁惠王之民
1、青壮年之民
梁惠王乃好战之君,因此,“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这句话中的“民”字,应做“青壮年男子”理解。朱熹是这样解释的:“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不能移者”。朱子解释的着眼点在留下的老幼,注意的是老幼的不能行走。若真是为了救灾,根本不必要移民,而且,移民涉及到家庭伦理等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梁惠王的一切决策都要以战争为指归。
2、 明:全体之民    暗:青壮年之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中的民,实际上已包含了两层含义,在听者看来,是指全体老百姓,但,梁惠王这个与孟子一见面就谈“以利吾国”(利,盖富国强兵之类,朱子注)的“好战之君”,其心思指的是青壮年男子。
(二)  孟子之民(偷换概念)
1、全体之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民”,孟子顺着上文梁惠王所说的“民”的含义,讲成全体老百姓。
2、“生与死”之民即青少年与老年百姓
在‘王道之始”中讲民的“养生丧死”,从“生与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民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生”,即青少年,一类是“死”,即老年人。
3、五十、七十之民   黎民
在“王道之成”中,孟子多次强调“五十者”、“七十者”,意在指民中的老者,也就是“王道”的关键是“老者之养”;黎即黑,黎民,是秦时的黔首,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蔑称。在这里,孟子特意提出民指普通百姓。
      4、 全体百姓
最后,在谈“王道之阻”时,“斯天下之民至焉”的民,孟子又回到了“全体老百姓”之义上了。
从“民”的意义不断转换上,我们看到了孟子的“民”更多地倾向于民之老者和全体百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正是孟子民本思想所在。一个“民”字,既可看到孟子的论辩艺术,又可反映孟子的民本思想——王道。
方案设计之三
——读写结合式教案
第一课时与诵读式教案相同
第二课时
[课题要点]通过写作,探究梁惠王和孟子的心理变化,同时开掘高考写作题材新领域。
一、填空:通过这次对话,梁惠王从“好战之君”变成了“仁义之君”,孟子由考虑“自身之安”而设喻的思想家变成了为“天下之安” 而拼死劝谏的思想家。
二、写作训练:阅读以下文字,运用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以“       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2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小重山》后的选择
       江苏考生   得分:60分

提问:读文时注意,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岳飞艰难的心灵选择?

   营中的梆子敲了三下:三更天。我却丝毫没有睡意。面前的几案上,一端放着直捣黄龙的地图,一端却是传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火盆里的炭火只剩下零星的几点,一阵风裹着雪
花冲进营帐来,火熄了,更冷。砚中的墨冻了磨,磨了又冻。我该如何选择?                                                                                                                          
今夜很静,往日士卒总会三五成群围成一圈,点上篝火,高唱我填写的《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是今夜什麽声响也没有,他们都睡了吗?我披了件衣服走出帐外,顿时呆住了:所有的士卒整整齐齐地站在雪地上,雪花一片一片落在他们的盔甲上、兵刃上。一个士兵颤声问我:“元帅,我们要退回去吗?”我无法回答,正是他昨天笑着对我说:“城中有我的老母,打进去就会见到他老人家了,我要给她带好多好吃的,因为他到现在还没吃上一块肉……”我看到他的脸上冲出两道雪槽,我伸手抹去他脸上的雪。哪个热血男儿不为无法保护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屈辱,哪个母亲会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个临阵脱逃的懦夫?我不由得感到背后母亲刺下的字越来越烫!我沉声问道:“谁说要退兵?牛首山下,朱仙镇中,那麽多回合的生死考验,我们谁想过后退?如今中原正隐现久违的王气,我们会退兵吗?”我把士兵劝回营帐,自己步入山中。
路很难走,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崖去,摔个粉身碎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听我想到了汴京城头的李纲,保卫了汴京却被朝廷撤了职,病死归乡的途中。我想到了宗泽,一心收复失地,却在病榻上三呼“渡河”,悲愤而死。我想到了自己,朝廷会怎样对待我呢?是下狱,还是绞杀?我拼死拼活,百战穿金甲,为的是谁?“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眠”的祖训,早被轻歌曼舞泡软了“腰骨”,这样的昏庸之君保他何用?退兵,退兵,我不由得愤懑起来。但是,赵家的精美舫如何敌得过金贼的坚船利炮?肥得迈不开步子的千里马又如何充当胡虏铁骑的对手?我仿佛听到了寡母孤子的呼喊,仿佛看到了满地横尸,母亲在指着我的鼻子责骂。我惊出一身冷汗,叫道:“中军!”“在。”是一个壮实的北方小伙子。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传令,拔寨进军!”
[评点]这是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奇文。题材来源于一首古词,这实际上是,开拓了作文的内容领域;编述故事的写法,已让人眼前一亮;以岳飞的第一人称视角从容的展开叙述。则表现了极强的自信。更为出奇的是,作者着眼于特定情境所激发的心灵冲突,以大胆的想象和虚构,重新安排历史,显示了鲜明的个性和过人的胆识。这样的构思,显然需要平时积累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才气作为依凭。
此外,作者描写的功力也值得称道:整篇文章,字里行间蕴满深情;主人公的心底波澜、情意涌流,被刻得异常逼真;一切的感觉、一切的思绪仿佛都已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意境之中;风雪等自然环境的描写,虽寥寥数笔,却有效的渲染了气氛。读这样的佳作,如饮醇酒,酣畅痛快。

附: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寄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古指蟋蟀。本词上片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全词表现的是,不满“议和”,反对投降的艰难的心灵选择。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及同步检…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梳理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齐桓晋文之事电子课本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庄暴见孟子教学过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讲授庄暴见孟子
    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资料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参
    漫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语文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
    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原…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鉴赏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形似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电子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
    《庄暴见孟子》的译文
    孟子名言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孟子的“仁政”学说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关于《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
    不违农时
    弈秋教学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意
    【读解】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孟子》简介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弈秋诲棋》赏读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剧
    弈秋
    古代围棋名手弈秋
    《弈秋》补注
    有感于《弈秋诲弈》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弈秋》
    弈秋故事
    围棋“鼻祖”弈秋
    电子课本 弈秋
    教学目标庄暴见孟子
    弈秋的资料
    读《孟子见梁惠王》
    暴见孟子教案(1)
    《弈秋》教学摭议
    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后反思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孟子见梁襄王》
    电子课本孟子见梁囊王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材料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孟子见梁囊王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读书笔记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孟子见梁惠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2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