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寡人之于国也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刘晓棠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通过课后练习把握一词多义。

  2、理解孟子主张──仁政,重视民心向背的积极思想。

  3、体味欣赏本文运用比喻说理,善于运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孟子主张──仁政。


【教学过程】

一、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二、《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三、读课文,生字正音

  弃甲曳(yè)兵

  涂(tú)有饿莩(piǎo)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无(wú)失其时  谨庠(xiáng)序之教

  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谷不可胜食也(shēng)
 四、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然而不王者

  3、之:

   ⑴ 寡人之于国也:主语和介宾结构之间无意义。

   ⑵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⑶ 填然鼓之:衬字,无意义。

   ⑷ 树之以桑:衬字,无意义。
 五、文言句式

  1、否定句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2、介词结构后置: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固定格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
 六、分析课文理解孟子的仁政

  1、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

  2、分析问题: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解决问题:斯天下之民至焉。

  4、仁政内容:

    孟子的仁政:

   ⑴ 民本思想,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⑵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⑶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君王要“不扰民”、“不违农时”,要“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七、体味欣赏  1、结构严谨。  2、善用比喻。  3、气势充沛。
 八、通过背诵练习感受孟子的语言魅力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九、学以致用,课堂思考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十、课堂练习  一词多义。
 十一、结束语  师总结全文,师生在歌声中感受孟子的思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及同步检…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孟子的“仁政”学说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参
    庄暴见孟子教学过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讲授庄暴见孟子
    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漫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语文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
    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原…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鉴赏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齐桓晋文之事电子课本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形似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孟子名言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庄暴见孟子》的译文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电子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关于《孟子》
    弈秋
    【读解】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2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孟子》简介
    《弈秋诲棋》赏读
    弈秋的资料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意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弈秋故事
    有感于《弈秋诲弈》
    《弈秋》补注
    古代围棋名手弈秋
    弈秋教学
    电子课本 弈秋
    围棋“鼻祖”弈秋
    教学目标庄暴见孟子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弈秋》
    读《孟子见梁惠王》
    暴见孟子教案(1)
    《弈秋》教学摭议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剧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后反思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孟子见梁襄王》
    电子课本孟子见梁囊王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材料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孟子见梁囊王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读书笔记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
    孟子见梁惠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