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寡人之于国也 >> 正文

 

[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2.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归纳并掌握“数、直、发、兵、胜”多义词义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 “是……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情感目标:

1.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资料,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辨析孟子思想对当时后世的影响。

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背诵的结构脉络,归纳多义词义项和文言句式。

一、介绍孟子,导入课文:

1.用历史资料导入

战国时期,梁国因启用李悝变 ,在梁惠王时期达到了极盛,但在梁王中后期,与北边的齐国,西边秦国,南边楚国交战均遭惨重的失败。梁国大受其,四面楚歌,为振兴梁国,梁王广招天下谋士,儒学家孟子正是这时侯来到了梁国,与梁王不断的接触中,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2.请同学结合课前的资料整理,谈谈对孟子的了解,老师再做综合介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①弃甲曳(   )兵 ,        

②涂(   )有饿piǎo(   )

③鸡豚(   )狗(   )之畜( )

④数(   )罟(   )不入wū(   )池

⑤无(   )失其时

⑥谨庠(   )序之数

⑦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申之以孝tì(   )之义

明确:①yè②tú涂通假字同“途”,莩③tún 彘 xù ④cù,gǔ 洿 ⑤wú,无 通假字,同“毋”⑥xiáng ⑦颁bān通假字,同“斑’⑧悌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两个问题是:第一,这篇课文记载了谁和谁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的?第二,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

(明确:课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展开的一次讨论,通过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三个语句,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用多媒体展示全文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5.教师提示应掌握的重要词语:

①填然鼓之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数罟 ⑥数之以桑 ⑦衣帛 ⑧养生丧死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王无罪岁

 三、课文分析

(一)设计问题,理清思路

 1.第1小节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

(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他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有哪些具体做法?                  (明确:移民移粟)

3.第2—4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氵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明确:“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涕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 分析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

1. 分角色朗读,读后学生点评,老师综合介绍背景资料。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点拨: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2. 教师作朗读提示:

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语气应平缓。当梁惠王进了圈套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加重“望、多”的朗读语气。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四、小结归纳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一词多义:

时,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王,①名词,音wáng,大王、君王、王侯。(王如知此、王无罪岁)②动词,音(wàng)称王,统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①动词,吃(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②名词,食物,吃的东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需掌握积累的实词:

河内凶亦然;弃甲曳兵而走;谷不可胜食(“谷”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勿夺其时(“夺”是“失误”的意思。“勿夺其时”是“不要耽误农时”的意思)

3.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 出自本课的成语

①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②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 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跟、与

(2)然①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不王者)②助词,……地……的样子。(填然鼓之)③连词,然而,但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④形容词,对。(太后曰:“然”。)

(3)则  连词①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以  介词,①用、拿、把清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②介词,凭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介词,按斧斤以时入山林④动词,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⑤然而,相当于“而”。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讨论孟子仁政思想,完成课后作业,并再次归纳多义词义项和文言句式。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导入,并读课文,整体感知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

1.读5—7段,教师做朗读指导:

第5段的第一层三句,语势逐层上升,最后一层全段中心,作为最突出的部分。“养生丧死无憾”一语出现两次,前者可轻读,后者应重读。

第6段分述王道的四项基本内容,四个“矣”陈述词,气势充沛。最后总结“不……未……”双重否定句式,读得应坚定有力。

三、课文分析

1.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组织讨论,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再综合讲解和评述

 (明确: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2. 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采用了比喻和正反的论证的方法,使孟子的论词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学完了大体的内容,引导学生作合理的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老师带着学生有气势的朗读全文。

四、小结归纳

(一)多义词的归纳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例句 出处 释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例句 出处 释义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例句 出处 释义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例句 出处 释义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五、布置作业,下来完成背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原创]《寡人之于国也》 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过程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及同步检…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梳理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齐桓晋文之事电子课本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庄暴见孟子教学过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
    《庄暴见孟子》 孟子
    讲授庄暴见孟子
    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资料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参
    漫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语文作业 齐桓晋文之事
    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原…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鉴赏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形似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电子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
    《庄暴见孟子》的译文
    孟子名言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孟子的“仁政”学说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关于《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
    不违农时
    弈秋教学
    齐人有一妻一妾寓意
    【读解】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孟子》简介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弈秋诲棋》赏读
    齐人有一妻一妾全剧
    弈秋
    古代围棋名手弈秋
    《弈秋》补注
    有感于《弈秋诲弈》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弈秋》
    弈秋故事
    围棋“鼻祖”弈秋
    电子课本 弈秋
    教学目标庄暴见孟子
    弈秋的资料
    读《孟子见梁惠王》
    暴见孟子教案(1)
    《弈秋》教学摭议
    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后反思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孟子见梁襄王》
    电子课本孟子见梁囊王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材料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孟子见梁囊王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读书笔记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孟子见梁惠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2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