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3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