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归园田居 >> 正文

 

《归园田居》说课稿

丹阳市鹤溪中学毛云霞
一、说教材
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是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高中语文第三四册的阅读部分,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
知识目标
(1)学习陶渊明此文的艺术手法: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3、重点、难点、课时
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三、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
2、小组讨论,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鉴吸收:通过本文的学习,用现代的观点来评论陶渊明的思想情趣。
四、说过程
(一)首先,导入新课。世称靖节先生的陶渊明,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传为佳话,那么当他归隐田园后,又将是怎样的一幅生活图景呢?
(播放朗诵带)
(二)下面我就本文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如下阐述。我教学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第一步:思路结构
提问: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
题眼?(学生回答:归。)从这个归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隐含信息?
即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结构全文,学生可由
此先自我寻找答案。
第二步:语言揣摩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2、方宅十余亩,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评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第三步:疑难指津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阅读迁移(比较异同)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五、预习、作业、板书设计
预习设计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熟读课文,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
2、自我选圈重点词句。如“误落”、“尘网”、“樊笼”等。
3、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通过预习使学生在课前进入陶诗所营造的氛围,为学习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准备
作业设计
1、评论陶渊明的形象。
2、用现代的观点看陶渊明的归隐。
板书设计
 官场田园
 误落尘网自得其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归园田居,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归园田居》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3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教案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歌归园田居原文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
    陶渊明作品系年
    陶渊明年谱
    诗人渊明简介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翻译欣赏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3
    《桃花源记》说课稿2
    《桃花源记》说课稿4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二
    陶渊明《桃花源记》(数种不同版本的…
    《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说课稿6
    《桃花源记》说课稿3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卷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
    《桃花源记》说课稿5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综合资源一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译文]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译文]《归园田居》其三
    [评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赏析】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桃花源記》作品欣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说课稿7
    桃花源记》说课案
    由《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智能小练习
    《桃花源记》翻译
    中译英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译文+翻译
    《桃花源记》说课稿8
    《归园田居》《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艺术风格赏析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赏析2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教案
    《五柳先生传》素质教育新学案
    笔墨寥寥 栩栩如生──释《五柳先生…
    既是隐士何须炫耀──《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电子教材
    《五柳先生传》赏析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陶渊明的生平
    《五柳先生传》词句品析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生字注音
    《五柳先生传》写作动因
    《五柳先生传》的笔法和韵味
    《五柳先生传》补充注释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学法指引
    《五柳先生传》问题研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
    《五柳先生传》整体把握
    粗笔勾勒,尽显神韵
    《五柳先生传》研讨与练习说明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五柳先生传》有关资料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五柳先生传》疑难解析
    文学常识·文言虚词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赏析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解词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研究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文言句式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
    《五柳先生传》形似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多音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字词综合运用
    《五柳先生传》学习方法指导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柳树”的象征意义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五柳先生传》词类活用
    《五柳先生传》中心思想
    《五柳先生传》背景材料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讲解
    写小传引起的反思──《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词句教学引导
    《五柳先生传》题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杂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与点评
    《五柳先生传》课文评点
    《五柳先生传》精讲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五柳先生传》原文精典分析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五柳先生传》课文品析
    陶渊明诗两首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
    陶渊明诗全集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简介
    一“问”激起千层浪──《五柳先生传…
    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
    “不求甚解”之辩──《五柳先生传》…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引导学生“偏颇…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不”拘一格,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知识延伸
    “五同”老师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成语与历史人物
    《五柳先生传》思路结构
    《五柳先生传》课文背景知识
    从《五柳先生传》解读陶渊明
    成语:不求甚解
    《归去来兮辞》及鉴赏
    《五柳先生传》课文阅读指导
    类文赏读·方山子传
    《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赞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五斗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年谱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点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色
    《五柳先生传》问题探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结构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说课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