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归园田居 >> 正文

 

《归园田居》教案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
2.教学过程
(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
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2)意境赏析——平静、朴素、自然
[设疑一]
读1—8句,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归园田居?
[点拨]
结合以前学过的《归去来兮词》及作者背景。
[明确]
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所以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于是便有了《归去来兮词》中“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
[说明]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习。”通过总结归隐的原因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设疑二]
提问1:读9-18句,了解归隐后诗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语言描绘田园风光。
[点拨]
观看插图并结合对诗句的理解。
[明确]
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农田,八九间屋坐落其间;屋后榆树郁郁葱葱、遮蔽后檐,屋前桃李争春、列满园前;住在这里,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然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啼;“我”的门庭内没有官场的案牍和应酬琐事;“我”在闲适的屋室中悠然自得。
[说明]
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形象。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才会触动其情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进入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问2: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清晰可见的“十余亩”方宅、“八九间”屋,房前屋后的那些能说出名字的树木。
[明确]
前四句写远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的土地、八九间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面,环境是多么的幽雅美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都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提问3:学生讨论自学后6句诗有什么特点,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点拨]
“暖暖”、“依依”的用法,末句中一“无”一“有”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为同一境界。
[明确]
对广阔的田园景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具有了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说明]
这节景物的描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景物是作者抒发情思的媒介,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提问]
联想思辨(结合《归去来兮辞》的作者辞官归隐)。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
[点拨]
学生各抒几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说明]
作者的这一思想为以后历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同时也为学生的批判创新提供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
[总结]
本设计力求抓住诗的特点,突出重点,展开多角度的研讨,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开始 多媒体 呈现课题 教师点拨 多媒体 朗读全文 体会诗歌 朗读诗歌 多媒体 朗读全文 展示画面 听朗读 欣赏面 
多媒体 教师点拨 学生朗读1—8句 集体讨论诗人归隐的原因 反馈 教师点拨 不全面 全面 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9—18句 媒体 
展示诗景 媒体 学生描绘 媒体 教师点拨 讨论诗中描写景物特点及诗人心境 讨论后6句诗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教师点拨 反馈 不全面 
多媒体 展示问题 教师讲解 全面 教师点拨 联想思辨 多媒体 总结全文 结束 教学设计流程图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归园田居,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归园田居》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教案3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教案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歌归园田居原文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
    陶渊明作品系年
    陶渊明年谱
    诗人渊明简介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翻译欣赏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3
    《桃花源记》说课稿2
    《桃花源记》说课稿4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二
    陶渊明《桃花源记》(数种不同版本的…
    《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说课稿6
    《桃花源记》说课稿3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卷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
    《桃花源记》说课稿5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综合资源一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译文]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译文]《归园田居》其三
    [评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赏析】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桃花源記》作品欣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说课稿7
    桃花源记》说课案
    由《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智能小练习
    《桃花源记》翻译
    中译英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译文+翻译
    《桃花源记》说课稿8
    《归园田居》《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艺术风格赏析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赏析2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教案
    《五柳先生传》素质教育新学案
    笔墨寥寥 栩栩如生──释《五柳先生…
    既是隐士何须炫耀──《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电子教材
    《五柳先生传》赏析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陶渊明的生平
    《五柳先生传》词句品析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生字注音
    《五柳先生传》写作动因
    《五柳先生传》的笔法和韵味
    《五柳先生传》补充注释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学法指引
    《五柳先生传》问题研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
    《五柳先生传》整体把握
    粗笔勾勒,尽显神韵
    《五柳先生传》研讨与练习说明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五柳先生传》有关资料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五柳先生传》疑难解析
    文学常识·文言虚词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赏析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解词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研究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文言句式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
    《五柳先生传》形似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多音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字词综合运用
    《五柳先生传》学习方法指导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柳树”的象征意义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五柳先生传》词类活用
    《五柳先生传》中心思想
    《五柳先生传》背景材料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讲解
    写小传引起的反思──《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词句教学引导
    《五柳先生传》题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杂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与点评
    《五柳先生传》课文评点
    《五柳先生传》精讲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五柳先生传》原文精典分析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五柳先生传》课文品析
    陶渊明诗两首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
    陶渊明诗全集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简介
    一“问”激起千层浪──《五柳先生传…
    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
    “不求甚解”之辩──《五柳先生传》…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引导学生“偏颇…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不”拘一格,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知识延伸
    “五同”老师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成语与历史人物
    《五柳先生传》思路结构
    《五柳先生传》课文背景知识
    从《五柳先生传》解读陶渊明
    成语:不求甚解
    《归去来兮辞》及鉴赏
    《五柳先生传》课文阅读指导
    类文赏读·方山子传
    《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赞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五斗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年谱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点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色
    《五柳先生传》问题探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结构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说课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