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T >> 桃花源记 >> 正文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卷

互动目标:
一.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感受陶渊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试卷内容: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请你大胆地谈出第一遍听读后对作者描述的境界的最大感受吧:
                                                                  
                                                                 
二.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缘溪行(   )         2. 芳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
4.欲穷其林(     )     5.林尽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0.阡陌交通(     )    11.悉如外人(     )   12.黄发垂髫(        )
13.并怡然自乐(     )(       ) 
三.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四.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乃大惊(     )      2.具答之(      )      3.便要还家(      )
4.咸来问讯(     )    5.妻子邑人(      )    6.来此绝境(      )
7.不复出焉(     )    8.无论魏晋(      )    9.具言所闻(      )(      )  
10.延至其家(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既出(      )
13.便扶向路(     )   14.处处志之(     )    15.及郡下(       )
16.诣太守(      )    17.说如此(      )     18.寻向所志(     )(     )
19.欣然规往(      )  20.未果(      )       21.寻病终(     )
22.后遂无问津者(      )
五.反复诵读,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
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
六.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
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今义: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三、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四.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               B.            C.            
五、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六.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 便要还家(  )
七.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十.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十一.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十二.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为                                     其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
乃                                     寻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
舍                                     向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桃花源记,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桃花源记》教学互动卷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3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教案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三首》问题探究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歌归园田居原文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
    诗人渊明简介
    陶渊明年谱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
    陶渊明作品系年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说课稿4
    《桃花源记》说课稿3
    《桃花源记》说课稿2
    《桃花源记》说课稿7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二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综合资源一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陶渊明《桃花源记》(数种不同版本的…
    《桃花源记》说课稿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艺术风格赏析
    桃花源记翻译欣赏
    桃花源记》说课案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智能小练习
    《桃花源记》翻译
    中译英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说课稿6
    《桃花源记》说课稿8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3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記》作品欣赏
    《桃花源记》赏析2
    由《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桃花源记》说课稿5
    《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课文阅读指导
    《五柳先生传》课文评点
    《五柳先生传》知识延伸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点
    《五柳先生传》课文品析
    “五同”老师传
    笔墨寥寥 栩栩如生──释《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课文背景知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思路结构
    《五柳先生传》原文精典分析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
    《五柳先生传》题解
    《五柳先生传》精讲
    《五柳先生传》结构分析
    类文赏读·方山子传
    陶渊明诗两首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成语:不求甚解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与点评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
    粗笔勾勒,尽显神韵
    从《五柳先生传》解读陶渊明
    既是隐士何须炫耀──《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归去来兮辞》及鉴赏
    陶渊明年谱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赞五柳先生
    《五斗先生传》
    陶渊明诗全集
    成语与历史人物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赏析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五柳先生传》解词
    《五柳先生传》学习方法指导
    《五柳先生传》字词综合运用
    《五柳先生传》多音字辨析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五柳先生传》文言句式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五柳先生传》补充注释
    《五柳先生传》的笔法和韵味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生字注音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素质教育新学案
    《五柳先生传》词句品析
    《五柳先生传》学法指引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柳树”的象征意义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研究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的影响
    写小传引起的反思──《五柳先生传》…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形似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五柳先生传》词句教学引导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疑难解析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讲解
    《五柳先生传》背景材料
    《五柳先生传》中心思想
    《五柳先生传》词类活用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文学常识·文言虚词
    《五柳先生传》研讨与练习说明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问题探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之辩──《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引导学生“偏颇…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写作动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整体把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色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简介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有关资料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电子教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杂谈
    《五柳先生传》问题研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
    一“问”激起千层浪──《五柳先生传…
    “不”拘一格,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说课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