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 孙家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理解重要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22、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