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五柳先生传 >> 正文

 

“不求甚解”之辩──《五柳先生传》探究性学习案例及反思

不求甚解”之辩   ──《五柳先生传》探究性学习案例及反思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许兴亮     近日,听一位青年语文教师的课,课题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课上,教师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立即提出不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一石激起千重浪,围绕这个问题,班内学生自然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一次意想不到的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开始了。
【案例描述】

  生1: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讲究“推敲”和“品味”,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绝不会学有所成。

  师: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求甚解”是把握大义和主旨,并不是囫囵吞枣。

  生3:我也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从文中得知,陶渊明“不慕荣利”,他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文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趣,他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美妙。真正的好文章是可悟不可言的。比如一首好古诗,本来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而一经译成白话,就变了味。东晋时代,讲究门第等级观念,在文坛上追求华丽浮夸的文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恰恰体现了作者不与恶浊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

  生4:试问: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和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如果不细细推敲、琢磨,怎么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纵观古今中外,哪位功成名就的文人不是勤奋读书的?五柳先生以消遣为读书目的,不能不说他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们正处在知识剧增的时代,随着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只有提高速读能力,才能“读万卷书”,慢工不会出巧匠,咬文嚼字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生1:我们还是反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明末张溥读书七烧七录,为后世所钦佩。我们虽不能象他那样,但也应老老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读书。

  ……

  师:大家各抒已见,讨论得很好。应当指出的是,“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态度和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陶氏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宋代学者杨慎指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等等。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材料,深入探究,找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学贵有疑,同学们质疑问难的精神非常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做能思善疑、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课下,两组学生分别查阅材料,经过进一步讨论,最后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

  1、“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态度和方法,千古传诵,历来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2、从本文看,“不求甚解”是在“好读书”、“有会意”的前提下进入“欣然忘食”阅读情境时所使用的一种“整体会意”的读书法。这种用心灵感受文字作品的方式,虽然带点囫囵吞枣的意味,但丝毫没有随便马虎、粗疏轻狂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是非常认真的。

  3、从历史背景来看,“不求甚解”实指不拘泥于章句考证,不囿限于作者原意,主张读书要以心相交,适己会意,自娱自乐。这种唤醒读者主体意识的读法,实际上是对两汉以来繁琐解经的训诂之风的反叛和纠弊,是对单一的精读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并不否定细读细品味的精读方法。“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表现了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

  4、在多元化阅读的今天,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要提高速读能力,因此,“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要常用常新,既要能速读、略读,达到“不求甚解”;又能精读、细读,达到“求甚解”,注重阅读的广度和速度,使阅读效度更全面,阅读能力更完整,这才是阅读的科学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探究性学习”案例,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语文探究性学习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其中蕴含了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阅读和个性化感悟的重视。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我们既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分析理解,去欣赏吸收;也不可用教师自己的分析、结论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语文素养。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本堂课中,学生关于陶渊明“不求甚解”一句的辩论,不仅是对读书方法的探讨,更重要是关于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在探究中,他们既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又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陶渊明的人格美,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语文探究性学习应当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权威,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本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不求甚解”的问题,并展开了两种意见的辩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千百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上均没有涉及,这是学生读书中的个性体验。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体现了学习主人的角色定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问题的解答,教师也没有一家之说,完全让学生各抒己见,开展争鸣。这样的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避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新课程下的教师已从教学的主宰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虽说教师权威不再,但是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以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主动学习。学生的大脑如同蕴藏丰富的矿藏,只要教师适时予以星星之火,就会燃成熊熊燎原之势。教师要从学习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的实质和活动情景的特点,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又预留能力发展的空间。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争鸣,适时点拔、指导,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这样,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课堂其乐融融,充分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不求甚解”之辩──《五柳先生传》探究性学习案例及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3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教案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三首》问题探究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歌归园田居原文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
    诗人渊明简介
    陶渊明年谱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
    陶渊明作品系年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说课稿4
    《桃花源记》说课稿3
    《桃花源记》说课稿2
    《桃花源记》说课稿7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综合资源一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卷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二
    桃花源记》说课案
    《桃花源记》说课稿
    陶渊明《桃花源记》(数种不同版本的…
    《桃花源记》艺术风格赏析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智能小练习
    《桃花源记》翻译
    中译英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由《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桃花源记》说课稿8
    《桃花源记》说课稿6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3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記》作品欣赏
    《桃花源记》赏析2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说课稿5
    《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翻译欣赏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
    赞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课文评点
    《五柳先生传》知识延伸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点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
    《五柳先生传》课文背景知识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色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课文品析
    《五柳先生传》原文精典分析
    《五柳先生传》课文阅读指导
    《五柳先生传》题解
    《五柳先生传》精讲
    成语: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思路结构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陶渊明诗全集
    《五斗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笔墨寥寥 栩栩如生──释《五柳先生…
    从《五柳先生传》解读陶渊明
    既是隐士何须炫耀──《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陶渊明年谱
    《归去来兮辞》及鉴赏
    《五柳先生传》问题探究
    “五同”老师传
    陶渊明诗两首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成语与历史人物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类文赏读·方山子传
    《五柳先生传》补充注释
    《五柳先生传》生字注音
    《五柳先生传》学习方法指导
    《五柳先生传》字词综合运用
    《五柳先生传》多音字辨析
    《五柳先生传》形似字辨析
    陶渊明的生平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五柳先生传》素质教育新学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词句教学引导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粗笔勾勒,尽显神韵
    《五柳先生传》的笔法和韵味
    《五柳先生传》写作动因
    文学常识·文言虚词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词句品析
    《五柳先生传》学法指引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柳树”的象征意义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研究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写小传引起的反思──《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解词
    《五柳先生传》疑难解析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讲解
    《五柳先生传》背景材料
    《五柳先生传》中心思想
    《五柳先生传》词类活用
    《五柳先生传》文言句式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问题研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问”激起千层浪──《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引导学生“偏颇…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电子教材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结构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陶渊明简介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教学杂谈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说课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有关资料
    《五柳先生传》整体把握
    《五柳先生传》研讨与练习说明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不”拘一格,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与点评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