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归园田居 >> 正文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梅洪建

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

生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生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生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

生默读,交流词义。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

生读。2分钟后

生3:老师,我来读。“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劳累无奈状,劳累,语气低)“道狭木长,夕露沾我衣”(做无奈状,语气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甩头做无畏状)。

生鼓掌

师:谁来点评生3的表现?

生5: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意思,有尴尬,有无奈。我觉得语气还不够准确。

师:哪里?

生5:最后一句应该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师:你来。

生5:读(语气坚定)

师: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辛苦?

生6:辞官高高兴兴来种田,结果是比苗旺,尴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劳动,辛苦。

生7:还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很狼狈。

师:还有补充吗?(过了一会,没有)

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生:慢慢品读

生8:老师我读出了。

师:讲。

生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个转折,“但使愿无违”是第二个转折。

生9:不是,这其实是一个转折,就是这些小的沾湿累的东西都不必在乎,只要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

生2:我同意生9的说法。还有一个转折应该是在开头两句,在比苗胜的现实情况下,陶渊明没有放弃而是早早起床,很晚才归来。

生10(着急举手):老师我明白了,“一种执着”就是战胜荒芜的执着,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用努力战胜它。(有同学鼓掌)

生11: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不是很准确,这首诗应该是同一种执着,不可能有两种执着。记得在初一的时候你给我们将“学而第一1.1”的时候,你告诉我们很多人都解读错了,一段话不可能有几个主题,所以我认为这首诗中的两个转折应该表现的是同一个执着。

生10:那你说是什么执着呢?

生11:后面有个“但使愿无违”应该是作者的“愿”,结合我们对陶渊明的了解,应该是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

生10:那怎么理解第一个转折呢?

生11:哑口无言

师:应该有个结合点吧!(学生交头接耳,没有反应)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和一种愉悦。

师:好,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读出一幅图和一种愉悦。

师:提示:大家先寻找可能出现面的语句,然后认真体会交流。

生:读,然后交流。

生12:老师,我找到了。(师点头默许)“道狭草木长”句。我仿佛看到了狭窄的道路两旁长满了,一个老人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田间小路上独行。

师:嗯~(声音拉长)

生4:他找的这幅图,和开头的荒差不多,我觉得不准确。(有同学笑)

生7:我觉得应该是“带月荷锄归”句。

师:用“白描”手法概括。

生7:一人,一月,一路。

师:月下散步图?

生9:一锄。

师:劳动晚归图。此图有何意味?

生13:温馨、和谐。

师:请同学们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

生6: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

生14: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

生15: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生16:没有没有耕种好的遗憾,有的是对劳作的享受……

师:同学生说的很好,有了图,愉悦也被你们说出来了。第一个转折理解了吗?

生11:理解了。有一种对田园的渴望支撑他不怕劳苦,地荒怕什么,劳动就是了,总比在官场滚混强。(同学们大笑)

师:对,就是这种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无限向往的执着。劳动的苦中也有乐。那么,苦衷有乐本质也是苦啊,作者写劳动的辛苦的作用是什么?

生17:这个简单,就是反衬官场的黑暗了。你想,这么苦的劳作作者都能苦中作乐,作者宁愿放弃官场,回归田园,不是说明官场对他这种正直的人来说更苦吗?

师:概括得好。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师:这里说的朴实是文风。

生读、思考。

生18:这首诗歌的语言好像对面谈话,没有一点含蓄。

生19:这首诗和一般诗歌最大的区别是作者没有选择什么意象来营造某种意境,都平白如话。

生20:你看“盛豆苗稀”,傻子都知道写的什么东西。

师: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不过以后大家不能这样说哟,要用专业的术语来说。现在大家来自由谈谈作者的人格。

生21:作者宁愿选择劳苦的田园劳动,也不留在官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

生22:作者在田园劳动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思想。

生23:作者之所以厌恶官场,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

师:谁能用一句话准确概括。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

生24: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苦中作乐,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生25: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苦中作乐的标绘,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通过对黑暗莞城的厌恶,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师:好,生25用一组排比,完美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人格。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为诗歌解读而朗读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思考

诗歌教学需要读,无读不诗歌。

读,往往落脚为停顿和节奏,如此一读数年,对诗歌理解益处不能提升。于是,如何读,成了诗歌读的教学的基点。本课是关于诗歌教学读的思考和实践。

诗歌教学必须注意读的层次性。

诚然一读自然要读准字词,读通注释。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基本展开逐个环节的教学。更多的教师就是在这个环节之后就开始了肢解的讲解,或者是找意象理意境谈技巧等。正如干的喂食,牛却不能消化一样,这样的授课往往效率低下。所以,之后还需要逐层深入地读。

本课正式授课的一读是读出一种尴尬和辛苦。这是诗歌当中比较容易读出的表面的东西。类似找答案的做法,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抓住“辛苦”,这个辛苦是为下面的解读做铺垫的。读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带表情地读,目的就是看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的程度,同时让学生点评的过程更是完善的过程。

第二读是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诚然这是在前读“辛苦”的基础上的深入,也是为解读作者的人格和情感做铺垫的。引向一个“愿”字的思考。两个转折的合一应该是一个亮点,这个合一整合和学生的思考方向,自然加深了理解的深度。只是,缺少铺垫的前提下,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困难,自然三读就需要了。

第三读是读出一幅画和一种愉悦。这是更深层次的读,这一读,几乎抵达了诗歌的最深处。文字背后的情感,是理解任何一首诗歌的必须。找出面其实是为了寻求愉悦,更是为了寻求愉悦背后的东西,劳苦背后的东西。读懂了这个环节,诗歌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读是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这是对“诗”的品味和文本的总结。是升华,也是深化。

中间贯穿的语言联系,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当然,这节课有很明显的不足。在读的环节的设计上,读的提示其实就是思考的关键所在。在关键问题上的提示,其实是对学生思维的不信任,不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化。倘若多一些板块内部的层次,课将精彩许多。

完美的不是课,课就不完美。发现了不足,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相信以后会做好。

但关于诗歌教学的读,必须是要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深入思考,一步步抵达诗歌解读的顶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