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

(《出师表》)
  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用: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等。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为
  动词“为”的基本用法用两种,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下面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用作介词的“为”除了表示被动读阳平声外,其余都读去声。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于是为长安郡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三)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七、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 ……也。(主语后面不用“者”)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西湖游记二则》)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狼》)
  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三)倒装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主要包括:
  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如“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②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宋何罪之有?(《公输》)
  ⑤唯利是图(成语)
  3、介宾短语后置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四)被动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为……所”“见”“于”“被”等标志词表示被动。如: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二则》)“为……所”表被动。今译:梅花被寒冷冷抑制。
  2、不借助被动词,概念上表示被动。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陌上桑
    走进小说天地
    《长亭送别》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14.长亭送别
    《陈情表》课堂实录.
    春风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白毛女(节选)
    出师表
    五月的青岛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荷塘月色》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筏子》(北师大版)
    海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明天不封阳台》
    诗歌中的景与情
    犟龟
    《麦琪的礼物》教学构想
    我们家的男子汉
    《夏之绝句》教案
    白杨礼赞
    长城谣
    第二单元《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写作训练教学设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
    高三记叙文写作
    与朱元思书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上)
    语文版九年级(下)
    岳阳楼记
    少年情怀都是诗
    《水浒》学案
    鹤群
    《红楼梦》学案
    愚溪诗序
    祖国山川颂
    肖邦故园
    粤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小小说创作作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
    《胡同文化》教案
    兰亭集序
    雷雨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地下森林断想》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月迹》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离骚》(节选)
    《与朱元思书》讲义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洲际导弹自述
    享受生活
    《石榴》教案
    剃光头发微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海燕(高尔基)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你一定会听见的
    遨游诗海含英品味--古诗词的背诵和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小巷深处
    第18课 吆喝
    第19课  春 酒
    多一些宽容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日出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打渔杀家
    答谢中书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失街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牡丹亭游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包身工
    黄山记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走进三国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陋室铭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细柳营
    《黄河颂》教案
    长江(北师大版)
    孔乙己
    家庭女教师
    强项令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峡·江水
    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
    扩展语句
    齐桓晋文之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
    陈情表
    《都市精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石榴
    海燕
    我的四季
    雷电颂
    五人墓碑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指南录后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月迹》教案
    咬文嚼字
    《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鸿门宴
    哀江南
    庄周买水
    陋室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周公诫子》
    享受生活

    《背影》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背影》(八年级下)
    《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