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应读出喜爱、宁静之情。
   综上所体读,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七绝  边塞诗   “从军行”:乐府旧题,诗人采用乐府旧题写诗,共七首,此为其中第四首。
此诗交织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集悲凉慷慨、缠绵婉转之情。
朗读基调为悲壮苍凉,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曼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在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面,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境界。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故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他们已融入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此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诗人在诗的开篇便准确地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新绿,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一、 二句在悲壮、开阔而又迷朦暗淡的景中渗透戍边将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及生活上孤独、艰苦之感。
二、 四句直接抒发感情。在惨烈的战斗中,金甲尽管磨穿,但将士报国壮志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登高     杜甫
七律    羁旅行役诗,誉为古今七言诗之冠,四联对仗工整 。         
 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
         沉郁: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与主题内容有关)
         顿挫:本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与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的技巧有关)
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面的气氛。(注意细节——猿啸哀、鸟飞回)
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注意联想——叶落?长江不尽?)
    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高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悲秋。情景交融)
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无限悲凉之意。国难家愁,悲愁难排。忧国伤时)
意境:苍凉广阔深远
  
                           石头城     刘禹锡  
    七绝   咏史诗
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前两句“故国”“空城”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在”“回”二字系诗人感慨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怀,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一、二句写空城四周的景色: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水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仿佛在叹息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三、四句借月来点明“空城”的原因。“旧时月”照见过六朝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景(初唐诗人张若虚“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它越过女墙,看到一座萧瑟凄凉的空城。
   意境:空寂
   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
                         
 锦瑟     李商隐
    七律  言情诗
全诗基调:哀怨 。与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曾有过奇情深恨 ?)
    首联: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借它起兴):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青春之往事。读出年华已逝,怅惘难言之情。
    颔联:曾如庄子一般有过美好的梦想(包涵美好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梦想), 也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地唱出自己的悲哀(“托”字一写杜宇之托爱心于杜鹃,也写佳人之托爱心于锦瑟——爱情)。读出思念昔日曾有过的梦想、爱情,却又虚幻如梦,无限悲感,难言冤愤之情。
   颈联: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鲛人泣泪如珠(与瑟有关?“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梦想相思都破灭,只有眼泪)。 蓝田山日光煦照,宝玉虽埋于地下,却化为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只可远看,代表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但迷惘 )。读出回首往事,感情复杂,难言复杂怅惘伤感之怀,理想异常美丽,却无法把握与亲近之情。
   尾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却,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读出怅惘的苦痛心情。
    意境:迷离朦胧。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陌上桑
    走进小说天地
    《长亭送别》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14.长亭送别
    《陈情表》课堂实录.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出师表
    孔乙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月的青岛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荷塘月色》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海燕
    《筏子》(北师大版)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明天不封阳台》
    诗歌中的景与情
    犟龟
    《麦琪的礼物》教学构想
    《夏之绝句》教案
    长城谣
    我们家的男子汉
    包身工
    第二单元《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写作训练教学设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
    高三记叙文写作
    与朱元思书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上)
    语文版九年级(下)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享受生活
    春风
    《水浒》学案
    《红楼梦》学案
    愚溪诗序
    祖国山川颂
    肖邦故园
    粤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小小说创作作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
    《胡同文化》教案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多一些宽容
    《地下森林断想》
    遨游诗海含英品味--古诗词的背诵和欣…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月迹》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离骚》(节选)
    兰亭集序
    雷雨
    洲际导弹自述
    岳阳楼记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石榴》教案
    剃光头发微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海燕(高尔基)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鹤群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与朱元思书》讲义
    少年情怀都是诗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小巷深处
    第18课 吆喝
    第19课  春 酒
    你一定会听见的
    日出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白毛女(节选)
    威尼斯商人(节选)

    打渔杀家
    答谢中书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失街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牡丹亭游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白杨礼赞
    黄山记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走进三国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陋室铭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细柳营
    《黄河颂》教案
    长江(北师大版)
    庄周买水
    家庭女教师
    强项令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峡·江水
    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
    扩展语句
    齐桓晋文之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
    陈情表
    《都市精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石榴
    海燕
    我的四季
    雷电颂
    五人墓碑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指南录后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月迹》教案
    咬文嚼字
    《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鸿门宴
    哀江南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陋室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周公诫子》
    享受生活

    《背影》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背影》(八年级下)
    《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