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根火柴
|
草地提供了保证。熊熊的火光,正象征着无名战土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必将形成燎原之势。
2.要点: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是集体,是革命事业,也就是他人第一,革命第一。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灵美丽的人。②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③应该珍惜革命成果和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品质,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3.参见“精读导引”(2)。“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王愿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段极为艰苦的生活。
2.一位无名战士临终前献出为部队精心保存的七根火柴。
3.①掉队,想火堆;②路遇,见火柴;③黄火,交火柴。
4.①先写草地的气候,通过“明明一忽然一刹时一接着”突出气候变幻无常的特点。接着写草地的天——阴沉的;草地的地——荒草、烂泥、绿水。再写不见人影,不听人声,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突出草地渺无人烟的特点。②再从卢进勇的感觉写:寒冷、饥饿、伤病,而后写所想:“要是有难火烤,该有多好啊!”
5.由卢进勇的听觉引出无名战士,然后从卢进勇的眼看展开这位战士的形貌:倚着树权半躺在一汪污水里,脸色伯人,眼眶塌陷,眼睛努力地闭着。再从卢进勇的所感所想去写: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只有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除唇一张一翁地发出低低的声音,表明这位战士只一息尚存,已处在垂危的状态中。
6.表明为了保住这比生命更可贵的七根火柴,他经受住了不可名状的痛苦,他具有多么坚强的意志!此时此刻他唯一的牵挂就是在把党证和火柴交给部队,让他们能够走出草地。
7.一簇火焰在跳;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的形状。
8.这个动作表现出无名战士郑重严肃的态度和万分珍惜的感情。在那“要是有一堆火也许能活下去”的生死关头,他舍生保存了火柴,因为他深知小小火柴的意义与作用:有了它,战友就能活下去,走出草地;有了它,战友就能北上抗日,赶走侵略者。这火柴是革命的火种,党和人民的希望,他要卢进勇把火柴交上去,把火种传下去。
这个动作更表明,他交付的是一个红军战士对同志、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是他为党做的最后一次奉献。
这一切表现出无名战士勇于自我牺牲,忠于革命的高风亮节。
9.形象地刻画了这位战士一心向着革命集体,临终仍不忘部队前进的方向,嘱托战友赶快把火柴给前方部队送去的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
10.小说的情节轮廓是:卢进勇渴望火,无名战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却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见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取火之物——火柴来安排的。它是把小说各部分串联组织起来的,贯穿全篇的一条线;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物。
每题10分
【小资料】
一、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军队作家,山东诸城人。幼年在家乡求学,1944年到解放区滨海干部学校学习。1945年1月参军,1947年入党,历任宣传员、文工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记者等职。解放后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月刊、《星火燎原》选集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艺系主任。
王愿坚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虽然他没有亲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但是他在做记者、编辑期间,接触了老一代革命者。1953年还访问过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到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采访。这使他有可能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史诗般的生活。从1954年起,他开始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党费》《后代》《亲人》《珍贵的纪念品》等。建国十周年时,出版了选集《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其创作思想是明确的:“我们今天走着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二、背景。
1935年7月上旬,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松藩附近的毛儿盖。由于张国台故意阻延部队行动,反对中央北上,延误了战机,红军被迫走入荒无人烟的草地。草地到处是沼泽,气候变幻莫测,冷暖变化强烈。战士们没有粮食吃,就挖野菜、草根甚至嚼皮带充饥;没有火烤就拖着湿流的身体继续前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严寒和饥饿,胜利地穿越了这片茫茫的草地。但是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这里了,《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七根火柴,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七根火柴(说课稿) |
下一篇文章: 七根火柴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