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根火柴
|
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第一部分中第2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3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黄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几根火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不足为奇,然而在特殊的环境中它却能发挥巨大作用,显示出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品德。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小说《七根火柴》(板书)。这是以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8月长征过草地时的一段极其艰苦的生活为背景,记叙一位生命垂危的无名战士在红军最需要火的时候,把精心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郑重地委托战友赶上前方交给部队的动人故事,反映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作者是著名作家王愿坚(板书)。
(二)指导学生预习。
1.利用注释与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2)小说是如何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来展开情节的?
(三)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复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明确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
提问: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
(本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这七根火柴来自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献出的火柴在长征途中的暗夜里终于点燃了一簇簇黄火。这一过程虽然是通过卢进勇的活动展开的,但小说着力表现的人物还是无名战士。板书:无名战士。)
3.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与段落层次。
提问:小说是怎样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的?
4.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来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1~8段):对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9~22段):献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结尾(23~26段):火柴发挥了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分析故事的开头。
提问:草地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温暖,吃到粮食,得以生存,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价值。)
(2)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分析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详写了无名战士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引导学生看第9段。)
提问:无名战士是怎样献出火柴的?
(引导学生看14、15、20段,着重分析无名战士的语言、动作。从这些语言、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珍藏火柴,献给部队,因为它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存亡。这样,就充分表现了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板书:无名战士对革命无限忠诚。)
提问:在描写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渲染献火柴的庄严气氛,揭示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作者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句,请找出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
a.“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b.“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这一动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c.“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形象地表明无名战士临死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细读开头、结尾两部分的烘托描写。这种烘托写法比一般比喻强调得多,突出得多。
(3)集体朗读第三部分,分析故事的结尾。
提问:描写黄火有什么作用?
(篝火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这熊熊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这也是烘托描写,它充分揭示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深刻意义。)
提问: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为什么以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表达了对无名战士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了革命战士的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II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七根火柴》作者______,小说以______为背景。
2小说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如果把小说分为三部分,请你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4.作者怎样描写草地景象?抓住了草地环境什么特点?
5.无名战士是怎样出场的?通过哪些描写表明他已生命垂危?
6.无名战士“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脸上挂着雨滴”,“湿漉漉的衣服”,“胸口和
衣服一样冰冷”,而他保存的火柴却是干燥的,在这湿与干的对照中表明了什么?
7.“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喻体:________;本体:_________。
8.无名战士在交托火柴时,为什么还要一根一根地数?
9.说说“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一句的含义。
10.为什么说本文的线索是七根火柴?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字/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小说环境描写生动逼真,试体会它的作用。
2.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的故事,使你受到哪些启迪和教育?
3.如果说无名战士是小说主人公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卢进勇?
(三)精读导引。
1.本文构思巧妙。作者只选取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的一组镜头,通过平平常常的几根火柴,经过“努力开掘、提炼,写出了这个东西的内涵,写出了这个‘小的’和‘大的’(即整个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小见大,揭示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力量源泉,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2.小说是通过对主人公无名战士的刻画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但却是从卢进勇的听、看、想等方面去写,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主人公高贵的品质、生命的价值、牺牲的意义以及他崇高精神对战友的感召与鼓舞。
3.全文充满着革命的激情。作者在塑造无名战士高大壮美的形象时是怀着对烈士赞美、敬仰之情去描绘他的言语、动作和神态的,因而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力量。
(四)疑难讨论。
1.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例如结尾部分写了战士们在黄火中烤衣服、煮野菜的情景。这表明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小小的火柴为战友们带来了光、热和欢笑,为走出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七根火柴,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七根火柴(说课稿) |
下一篇文章: 七根火柴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