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梅岭三章
|
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年轻时代即怀忧国忧民之情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人生观的生动写照,显示出诗人高尚广阔的胸襟。而血雨腥风总有涯则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革命前任的辨证认识,这与他同年稍早所作之《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及与《梅岭三章》作于同期的《无题》中的莽莽神州叹沉陆。魂兮归来大地红,表达的是同样的信念。正因为对未来抱着这样的信念,所以诗人不仅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而且从容泰然、义无反顾地咏歌道: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为了人类解放的美好未来早一天到来,诗人甘愿将自己和无数烈士的鲜血流入一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浇灌开自由之花。在这里,诗人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注入中华民族取义成仁的传统美德之中,对全诗起句中所提出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问题,作了最具体也最完美的回答。在这雄沉重泰岱,绚烂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现出一个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怀和精神境界,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苟且偷生之辈永远连想也想不到的。革命为生不为死,但勇于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辉的另一种闪耀。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作者对革命之胜利未来的美好畅想,也是作者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梅岭三章》是陈毅临危之际不假雕饰、一气呵成的一组足以流芳千古的黄钟大吕之作。诗作雄浑豪放,格调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玑,情文并茂,铮铮有声是诗人崇高情怀的抒发,也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将汹涌的激情、崇高的理想注入出人意料的想象之中,是此诗艺术运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那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想象何其雄壮;那头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的意象何等奇特;那洒血死道义、浇灌人间自由花的心愿又是多么魅力!而这些雄奇魅力的想象意象又总是与对敌人的深恨和对人民的大爱,与个人的志向和革命的理想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刘勰《文心雕龙》论艺术神思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之说,此其谓也!不仅如此,在短短的84个字里,诗人的思绪舒卷自如流转无碍,由人间的断头之危到泉台的招、斩壮举,由往昔的百战艰难到死后的捷报纷飞,由古代忠良的头悬国门到今日自己的取义成仁,由个人的十年征程到未来的自由花开,真可谓古往今来任驰骋,地上阴间纵逍遥,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称得上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恢万里而无阂,通忆载而为津(陆机《文赋》)了。这体现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艺术想象能力和高超的结构技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伟大的作品总是与作家的伟大思想、伟大人格和伟大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陈毅诗作丰富大胆、出人意料的想象来源于他年年戎马、万死千伤的战斗经历、革命激情和取义成仁的革命决心。这84个字,是他生命追求的凝聚。 古典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的又一引人注目的特点。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伍子胥受谗被害时的临终遗言,表现了他对吴王夫差不听忠言、自取灭亡的谴责和自己尽忠而忠不被纳的愤懑。而陈毅借用这个头悬国门的典故则不仅表现了他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抗击元兵入侵,被捕就义前书藏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这表明了他对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美德是予以首肯的。不过,陈毅的取义成仁又是注入了陈毅的革命理想的。为革命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当然与封建时代志士仁人的取义成仁有着时代性的本质区别。上述这一些都表明,陈毅善于运用古典,但不拘于古典,更善于改造古典,给古典注入新的意蕴,使之获得新的艺术表现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谭好哲)
陈毅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学习本文三首诗,要求了解全诗大意,熟读成语,不用作过多的分析。旧体诗的写 作与新体诗显著不同,要体会二者的区别。首章、次章末二句与李清照的《乌江》、陆游 的《示儿》明显相似,可进行比较。每首诗可按从“内容”到“形式”的步骤学习。教学中还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以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 二、介绍时代背景,导入课文。 1.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 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捏 山,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勒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 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 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 我们今天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这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此处导入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三、朗读全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全文。正音。(或听朗读带) 2.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 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 贯注。 四、分析第一章。 1.一个学生朗读全诗。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不见 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 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3.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 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5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 篇。 6.朗读指导。 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意如何”、“艰难”、“招”、“斩”要 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7学生读全诗,背诵。 五、分析第二章。 1.学生读全诗。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 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骨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 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 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 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4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指代战争。 5朗读指导。 引人陆游《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第二首,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后死诸君多 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二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6.学生齐读此诗,背诵。 六、分析第三章。 1.学生读全诗。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 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贰志的高风亮节。“应 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 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 《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而遇 异其趣;又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 至。 5朗读指导。 前两句要读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坚定信念,后一句要读出向往、欣慰、 豪迈之情。 6学生齐读、背诵。 七、小结 这三首诗围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组图]梅岭三章,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小橘灯 |
下一篇文章: 七根火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