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三则
|
有什么闭塞狭小呢?”’这里是借用孔子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陋室”不“陋”,因为是君子住的地方,所以豁达高洁超越一般。
“陋室铭”是作者自我宽解自我赞美自我安慰的座右铭。
从语言艺术看,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还有错综成对的三字句。四字、五字、六字句中更有许多对偶句,对偶句之间又插了不整齐的句子,就构成一个美丽的乐章。
请学生自读背诵,心领神会。
问:本文有哪些押韵字?请抄下来加以注音。
名 míng 灵 líng 馨 xīn 青 qīng 丁 dīng 经 mg形 xíng 亭 t íug(以上都是阳平字和阴平字。)
问:什么叫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五、布置作业。
1.抄下常用实词和难句,作为记忆积累。
2.背诵全文。
(陈守中)
伤 仲 永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了解先天的智慧固然是学习好的重要条件,但后天的努力尤其重要。
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需要增加“以为”义来理解的词。
三、进一步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设想
一、先让学生自读自查工具书,探讨主题。
二、就几个重点问题提问、讨论。
教学时效: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见“教学目的”一、二。
二、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联系自己的想法。
教学步骤
一、解释题目。本文题目是“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这个“伤”不是“损伤”,也不是“伤害”,而是“哀伤”、“悲伤”。为什么要“哀伤”、“悲伤”?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仲永五岁时“作诗立就”“邑人奇之”,“十二三”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
二、理解、分析。
问:是什么原因使仲永“混然众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学生自己画出并读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学习难词难句:
隶lì:属于。 书具:书写的工具。书,写。 收:集中,这里作“团结”讲。秀才:才能出众的人。
稍稍:渐渐。 乞:求。 扳pān:拉着。 谒yè:
拜访。环谒,到处拜访。 称chèn:相当。 泯 mǐn: 消失。就:成功,完成。
邑人奇之:邑人以之为奇。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以其父为宾客。
父利其然也:父以其然为利也。
“奇”是形容词,“宾客”、“利”是名词:它们后面带有
宾语时,都要加上“以……吻”来理解。
自读,翻译:
学生自读,老师指点不读破句,而且能把握课文的重点句以及一些强调句。
重点句: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强调句: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邑人奇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偶然众人矣。
译文 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世代代种田。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突然大叫起来要有写字的工具。父亲为这事惊奇起来,借了邻居家的(文具)给他,就写了四句诗,而且自己题上名字。那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亲族为主题,传给整个乡里很有才识的人去看它。从此指着某事某物写诗马上完成,那文采那道理都很可观。县里人都惊奇这件事,渐渐地把他父亲作为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还用钱币请求他。父亲就把那样的事作为利益,天天拉着仲永到处访拜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很久以前就听到这件事。仁来时跟着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跟以前听到的不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再到舅舅家,问到仲永,有人说:“没有什么,跟普通人一样啦!”
问: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为什么?
讨论以后,明确:写仲永聪明超人一乡皆惊的地方详细,例如写几句,为自己题名,所写内容,文采和道理,一乡人的动作和态度,全都写了。写仲永沦落为普通人时简略,几十年一笔带过,只写结果或者反应。这是为的服从于主题思想和读者心理,人们最关心的是仲永怎么聪明,怎么使得舆论哗然,至若怎么成为普通人,倒并不关心。作者对仲永哀伤不已,感慨无限,具体地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问:“伤仲永”说明了什么道理?
单有先天的聪明是不够的。先天的聪明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那也不会有成就;如果聪明,因此却骄傲起来,那也被聪明误了。笨乌光飞,君子当自强不息。
三、布置作业。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含有“以……为”义的句子。
2.对照自己,就聪明与努力问题谈谈想法。
3.背诵课文。
单 元 检 测 题
一、给下边的加点字注音。
1.环拱( ) 2.矜持( )3.摇撼( )4.欲绽( ) 5.戏谑( ) 6.媲美( )7.魅力( )8.魁梧( )
二、根据注音组词。
chèn ( ) gēng( )
1.称 2.更
chēng ( )
gèng( )
zhuó ( ) féng(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短文三则,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爱莲说 |
下一篇文章: 桃花源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