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
)”所要论述的问题。
为了分辨疑难,有必要通读毛泽东同志的原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把“局部”(课文)放回到“整体”(原文)中去,作全面的考察。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第1自然段,是全篇的一个引子:“1949年7月1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28年了。……”接下去,以一个人的成长为喻,申明中共已是进入成熟阶段的政党,它也有“衰亡”的一天,那时人类将进到“大同境域”,等等。
第2自然段,即课文节选的:“我们党走过28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本段第一句又说“我们党走过28年了”,承上,是前一段第一句的反复,——从行文上看,都有扣住本文副标题“纪念中国共产党28周年”的作用,是人题、点题之笔。就启下的方面而言,第2自然段领起了其后八个自然段(即该文第3~10自然段)的内容。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从第11自然段开始,罗列若干种反动的错误的论调,摆出来—一批驳、澄清,属于文章的展开部分,即起、承、转、合之“转”。那么,第2~10自然段,可以看作是“承”的部分。
下面,具体分析该文第2~10自然段。
这九个自然段,本身大体上也是按起、承、转、合的思路安排的。
第2自然段是“起”,总说28年的战斗历程,我们党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
第3自然段是“承”:与俄国人作比较,总说中国“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一段,已经略有“转”的意味,启下的作用更为明显。但段中毕竟含有“中国人找到并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很不容易,也绝非偶然”这样的意思,所以大体上可以看作具有“承”的功能。
第4~8自然段是“转”:宕开,转而从100多年前说起,追溯“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其中,第8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文气连得很紧,但课文没有选入它,现把它补录出来:“一切利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人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欢迎这种善良的要求重新学习的态度。”
第9、10自然段是“合”:“合”在何处?其一,是直接照应第2自然段“起”的内容和语句。第9自然段开头说:“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28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其二,是总结中共28年的基本经验,即阐明中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使用“武器”的过程中有哪些最为宝贵的收获。作者接着说,“积28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40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其三,在第10自然段,作者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具体分析那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论述在中共领导下,“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尤其突出和强调了在“唤起民众”方面,与孙中山不尽相同的主张——“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也是对第7自然段中所说的“唯一的路”的进一步说明。就全文的布局谋篇而言,第9、10两个自然段,亦有引发下文(“转”)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应该明确,第2至10自然段在全文之中,担负着“承”的任务,它本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部分。
因此,有三条意见简述如下:
第一,节选的时候,最好把这九个自然段一并选入,让学生见到作者的相对完整的一段思路和“章”法。(古人有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之说,其章是指篇的一部分内容,可参阅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第二,倘若认为初中的课文(政论)不宜太长,则亦可从这九个自然段中,再“节”一段更小的“章”,但应以选出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一段文字为准则——比如,只选《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第4至7自然段,即从“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到“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第三,现在教材所作的节选,以及“教参”对课文结构的解说,尚有可商榷之处。主要问题是,(1)课文头一个自然段没有人题(指课文标题),一定说它提出了本篇课文“要论述的问题”,多少有点儿勉强。(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的“归结”,亦即是对它之前三个或四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归结”,从文章布局来说并不包含课文头一个自然段(原文的第2自然段)。一定说它“归结全文(‘全文’当为‘全篇’之误),得出结论”云云,同样多少有点勉强。(3)问题的根子,出在编者节选的这一“刀”,似乎是切得匆忙了一些,有考虑欠周密的地方,以致我们在分析这篇课文结构的时候,总感到不顺手,难以自圆其说。
(谭承业)
上一页 [1] [2] [3] [4] [5]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
下一篇文章: 秋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