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雷峰塔的倒掉
|
思想的象征加以批判和抨击,感情的宣泄与理情的剖析相互交融,增强了文章的强大说服力、感染力。
3.夹叙夹议,边叙边议,便于读者明其原委,引发思考,深入思考,把握本质。
(六)语言特点的分析。
1.教师提示:句式的多变性是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第一个特点。例如:
①“‘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加着重点的是倒装句,把句子的调语部分中的宾语前置到句首。这里有两个目的:第一,前面的分句指出“我也见过”“‘雷峰夕照’的真景”,那么,印象如何呢?作者接着回答“并不见佳”,使前后两个分句在结构上显得十分紧密;第二,强调“并不见佳”。因为整个句子是表明作者态度的,要使句子的意思更加鲜明,就有必要将“并不见佳”放在突出位置上;同时,前一个分句已经点明“我也见过”,因此“我以为”便不是主要的了,可以放到句子的后面。
②文章的第4段是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第5段作者给予明确回答。前两句提供可靠的事实,以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性,第3句用一个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以强大的语势,强化了要表达的内容。
③“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
从整体看,这是个因果复句,但作者先说“果”后说“因”,即首先肯定玉皇大帝的态度,然后再陈述原因。这样在结构上十分严谨,在句意上表达得十分鲜明。前一个分句,“非常多”与“这一件”形成对照,用一个“却”字构成语意上的转折,造成了先抑后场的强烈效果:证明法海罪恶之深重,连玉皇大帝这样一个被“腹诽非常多”的人也不得不拿办他。因此,深刻的内容使得这个句子形式上发生变化,结构上复杂起来。
以上三例说明本文句式的多变性来自于内容表达上的需要。
2.选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是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第二个特点。
选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主要体现在讽刺与幽默上。讽刺和幽默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是针对法海的。例如:
①“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一个“得道”的“非凡”的“禅师”却要将许仙“藏”起来,这名声与行为不是形成了鲜明对照吗?破折号里的句子与其说是起解释作用,不如说是对法海的否定性评价。联系后面法海的所作所为——“招是搬非”,以及无处栖身的可耻下场,这些词语的运用具有多么强烈的讽刺作用!
②“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加点的词不但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法海的罪恶行径,而且用幽默的语气辛辣地讽刺了法海逆情停理的阴暗。动理。
讽刺和幽默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加强了叙述部分的艺术表现力和议论文字在表达上的深刻性。
3.语言的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第三个特点。
例如作者引述白蛇传的故事和吃螃蟹一段的描述,都是口语化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简短、明了、平实、自然,让读者在和缓的、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感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4.“反复”修辞的运用,是本文语言上的第四个特点。
“反复”这种修辞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例如:
①“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
“听说”是间隔反复,强调作者对雷峰塔厌恶之深,对反动封建势力讨伐的思想之久,以及得到消息后,作者心清的难以平静。
②“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两个“仍然”也是间隔反复,突出了作者希望雷峰塔倒掉的心情的迫切和坚定,表明了作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不可动摇的批判精神。
(七)理解过渡段和强调段的作用。
教师提问:本文的第4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明确:这是个过渡段,“现在,他居然倒掉了”承接上文“仍然希望他倒掉”;后一个分句“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用一个设问句转入下文。承转自然,结构 严谨。
在内容上,由论证希望雷峰塔倒掉的迫切性,转入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合理性;在顺乎民 心、顺乎情理、顺乎天意这三个合理性中,又突出)顺乎民心,以强调雷峰塔倒掉是人心所向。
教师提问:“活该”是全文的结尾。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活该”是一个词语组成的段落,是作者为了突出、强调它的内容而特意分出来的强调段。作者把对法海的千般憎恨和对雷峰塔倒掉的万分欣喜凝聚在这个词语里,突出强调了法海可耻的下场和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作为全文的总结,它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作为全文的收束,它干净利落,引人深思。
(八)板书设计。
(九)语言特点小结。
本文语言的四个特点和过渡段、强调段的作用,集中说明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结构形式都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为文章的内容服务。杂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文章的语言风格上。我们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不能忽视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把握语言特点是为了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 II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 I”)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三、教学过程设计
(-)速读测试。
1.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 )。
2.写出本文的基本内容。
3.请写出白蛇娘娘故事的主要情节。白蛇娘娘和法海是怎样的人物?作者引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来什么?
4文章开头,作者对倒掉的雷峰塔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反而对未倒的雷峰塔加以评说?
5.为什么作者总希望雷峰塔倒掉?作者怎样层次分明地表明自己的思想发展的?
6现在,雷峰塔倒了,普天之下的人民都感到欣喜,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7.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揭露法海干涉白蛇娘娘与许仙的婚姻自由?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8在剔取“蟹和尚”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有特色的词语?“蟹和尚”是怎样的形象?
9.招是搬非的法海结局如何?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
10.全文以“活该”作结有何作用?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字/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文章的标题表明是对“雷峰塔的倒掉”这一社会新闻的评论。说说全文的论证层次。
2.本文是以叙为主,还是以议为主?文中主要的记叙部分是哪些,它与议论有何关系?
3.文中记叙与议论交错运用,有时是议论引出记叙;有时则在记叙基础上生发出议论,试举例说明。
4.“吃蟹”一节文字妙趣横生,在文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5.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2)现在,他居然倒掉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怀疑与学问 |
下一篇文章: 七根大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