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现状及培养研究
|
高峰顽强地攀登。 5、气质。气质是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在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三项品质上,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呈现出优势。在注意稳定性上,胆汁质和抑郁质有显著负相关。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存在差别,有些学生天生反应阈比别的学生低。反应阈低,是指孩子先天气质中对任何声光、嗅、味、触觉的敏感度较别人高,因此容易受到周围刺激的干扰而分心。稍微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足以让他心不在焉,譬如听到电话或电铃声,立刻呼叫家人接听或应门;吃饭时,手拿着筷子眼睛却不停的瞄着电视;写功课时,有人走过就东张西望更是家常便饭。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基本目标 (1)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研究注意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2)探讨影响注意力的原因, (3)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4) 形成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各学科的基本课型,优化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注意品质发展的主体,研究应尊重其发展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探求学生的内动力上,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2)指导性原则。研究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科学的教育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的注意品质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3)发展性原则。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学生的注意品质,时刻都在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从发展的高度出发,才能了解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动力状态,探索其发展的条件和影响发展的因素,揭示注意品质发展的规律。 (4)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气质特点和个别差异,正确对待个别差异,特别是对长期养成不良习惯,或在生理上心理上有缺陷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找准原因,从他们身上挖掘积极因素,创造有利于注意品质发展的优势,因势利导实行有效优化。 (5)差异性原则。明确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个体差异。研究中要面向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他们都有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 (6)激励性原则。运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敢于挖掘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敢于战胜困难,对存在注意力困难的学生给予理解,帮助他们对注意力不集中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研究内容的初步构想 (1)高一学生注意品质的状况的调查及对比分析,找出与名校学生在注意品质方面的差距。 (2)通过调查的分析,提高高一年级师生对注意力作用的认识。 (3)探求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4)得出培养注意品质的指导性方法,以有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4、预期突破的难题 (1)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及分析。 (2)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原因的研究。 (3) 培养优良注意品质的科学方法及途径。 (4)通过注意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研究者的主体是学生,研究工作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因此,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和学习行动研究法,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运用观察、调查、总结、实验、对比和个案研究等方法。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 参与研究的班级为:高一年级1、2、3、4、6、7、8、9、10、11、12班。 (二)、研究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注意力方面的理论,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认识水平和教科研理论水平,指导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在学习中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注意品质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中的作用。 2、定期研讨、交流,有阶段性成果,进行试验课活动,写好教育札记,开展科研论文的交流与研讨,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后撰写课题总结。 3、培养学生注意品质的具体措施 (1)以课堂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注意品质 ①学习动机的培养: 目标激励法: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目标,通过外在的目标导向,使学生不断形成一个个直接的短时的近景性动机;采取积极的措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了解的需要和解决认知矛盾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及时反馈法:给学生的注意品质予以及时反馈,可以增强他们自我约束的动机。学生在了解培训结果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参与的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争取更好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注意力可以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第一、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培养注意力的环境,并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第二、树立成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示范不是学习优良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信心,增强自我信念。第三、在自身进步中体验由于集中注意力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学习行为成败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目前有人归纳了几种比较好的归因训练方法:第一、团体发展法。通过3-5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让每个人填写归因量表,要求从一些常见的原因中选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最大的因素并对几种主要因素(注意力、努力、任务难度、同伴帮助等)所起的作用做出评定。由教师对他们的自我评定和归因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出归因差误,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归因。第二、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归因。对积极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因为注意力是长时间养成的结果,有些学生能够认识到,但有些学生认识不到,通过归因可以促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第三、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归因训练的录像,引导他们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由于归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变量,它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归因训练矫正不良的归因倾向将有助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成绩的提高。 ②学习情感的培养 情绪感染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学科上,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变枯燥的学习为愉快的学习,自然注意力就得以集中。 情景创设法: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出一种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教学情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谐的音乐旋律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产生情绪体验,使体验随着教学内容的理解得到强化,注意品质得到培养。 师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交流认知,也交流情感;不仅交流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也交流着师生人际间的情感。而师生人际间的情感也会通过迁移功能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情感和态度。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深刻揭示了这一道理。而师生情感交流的核心是爱心融入。这就要求教师从职业道德的高度认识师爱的意义,培养师爱情感,并掌握施爱学生的艺术,因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也就是会爱。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施爱于细微之处。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往往在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施爱于需要之时。根据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师爱之情化为满足学生某些合理而迫切的需要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促进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全身心地从事学习活动。 第三、施爱于意料之外。根据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客观事物越超越出预期产生的情绪强度越大。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行为能真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现状及培养研究,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勇气 |
下一篇文章: 高二第三册第16课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活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