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中考 >> 语文学习教案 >> 正文

 

马说


23.马  说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马说,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绿》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威尼斯商人(节选)
    《雪》四人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项链
    幽径悲剧
    议论文说理技法解析探讨
    行道树
    《采薇》
    再塑生命
    祝福
    老王
    生命与和平相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回延安
    李杜诗五首
    短歌行
    论美
    峡江寺飞泉亭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气象物候(专题)
    散文家谈散文
    《成功》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谈读书
    纸船
    陈毅市长
    旅鼠之谜
    守财奴
    桃花源记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谈语言
    收集家乡的谚语
    《七律·长征》
    食物从何处来
    枣核教学设计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曹刿论战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离骚》教学实录
    《团圆》
    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
    陈奂生上城
    雨说
    社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由写作实践
    菜园小记
    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单元教学设计
    夏之绝句
    单元探究性活动 八(上)第一单元:…
    福搂拜家的星期天
    沁园春•长沙
    孔乙己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繁星
    白杨礼赞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扁鹊见蔡桓公
    《江村小景》
    捕蛇者说
    《江村小景》
    《呼兰河传》
    11、中国石拱桥
    汉魏晋诗三首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
    《黄果树瀑布》
    沁园春•长沙
    《论语》十则
    《热爱生命》教案
    《斑纹》教学设计
    《送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苏武传学案
    斑纹
    《西地平线上》备课
    《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故乡》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巍巍中山陵
    新闻两篇
    《绝版的周庄》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案一体化
    赵普
    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白洋潮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