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质疑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水平。 2、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内涵,发现渗透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送行》 2课时 《给我的孩子们》 2课时 《台阶》 2课时 《呼兰河传》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互动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留下创造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设疑法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 四、教学过程 《送行》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2、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能力。 3、感受生活的美好,明白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渴望,会关心别人、热心帮助别人。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电影中剪辑的几个经典送别的场景,引出送行的话题,请同学谈谈对于送别的看法。(也可由学生背诵送别诗导入。) 观看图片,进入送行的意境,思考并发言。《魂断蓝桥》、《城南旧事》的影片剪辑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 1、圈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人的送别?有什么不同?(如:目的、场面、效果) 3、读完此文,关于送行,你一定会有什么想法要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大胆说出来,好吗?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 2开辟友情提醒栏目:请学生自由上黑板演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的读音或意思。上黑板作友情提醒。 3请学生比较课文描述的几种送别情景的不同点。(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如: 1、家中送客(亲切自然、真诚忧伤) 2、车站送客(拘谨尴尬、笨拙滑稽) 3、我们送客(局促尴尬、勉强做作) 4、勒罗送客(大方自然、真诚感人)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比较的结果。 4请学生谈谈初读此文后关于送行的感想谈关于送行的感想
三、学会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疑为学之始”,阅读贵在有疑,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在文中划出有疑问处,先自己独立思考,如仍不能解疑,可放到小组内进行交流。阅读、观察、思考、质疑、解疑。 21、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再进行分组讨论。 2、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寻找依据,解决问题。各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课文,质疑解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在学生充分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出几个要点问题,用投影打出,有重点地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1、我的朋友起身前往美国,作为朋友,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可为什么在车站送行时竟会如此尴尬拘谨,我们和朋友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感情?为什么? 2、对于勒罗在给美国小姐送行的过程中的表现,你是怎样评价的?勒罗的眼泪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对于英美社交处“送行员”这一特殊职业,结合你的生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投影的问题。板书: 勒罗的眼泪: 惜别之泪? 同情之泪? 职业之泪? 角色之泪? …… 2探究课文的主旨: 结合课本第131练习四,请同学选择自己比较赞成的观点说说理由,鼓励学生能有自己的独特新观点。思考,交流
二、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入:一次送行,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冷漠,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渴望。其实,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真情,有一首歌,人们年年都唱,唱起它,就禁不住泪水盈盈,请欣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送别》,请同学谈谈这首军营送别歌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欣赏歌曲《送别》,思考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引入:你有过送行的经历吗?请用文字把你送行的场面、经过和当时的感情描述出来。 课后学习:1、课后搜集整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或文章,探究人们的情感。
《给我的孩子们》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子恺画集》中漫画若干,引出关于孩子童真童趣的话题,导入课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观看图片,思考。
解读生字词。《瞻瞻的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浏览任务: 1、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理清文章思路,看一下这则序言主要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又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作者情感:对孩子率真、自然的天性的赞美,对这种天性将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的悲哀。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 三、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讲述:有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逛商场,让他在地上走,可孩子拼命地大哭,父亲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在孩子眼前只看见到处都是人们的腿在来来来往往地晃动,看不见一张笑脸,于是他决定无论多累,都要把孩子骑在肩上。看来我们只有用心理换位法,才能理解儿童的率真世界。 请研读课文第一部分,领略作者笔下孩童自然率真的天性,并与作者笔下的成人世界作比较,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听教师讲述 心理换位,体验童真 对比中揣摩作者情感 对孩子:“尤其可佩服”、“对你们更要愧死”、“不安心得很” 对成人:“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在你们(孩子)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你(孩子)一定轻视我” 2布置课后学习: 1、你有自己的童趣小故事吗?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童趣的?把它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则,学一学丰子恺,用简单的漫画描画出来吗?1、课后交流自己的童趣,及父母对自己童趣的态度。 2、用简单的漫画描[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