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 2、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 3、羡慕?向往?讨论、交流 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的,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笔下的也充满生机与活力,请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在老师引导下反复诵读相关片段,揣摩语言特色。 例:第27、28节, 1、文字充满对自由的向往。 2、文字充满生命的活力。 3、文字里有儿童对生命的敬畏 4、文字里充满着诗意。 2教师小结:本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灵气,很好地体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 课后学习: 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深入探究分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1、请2-3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字,让同学当评委,看看有没有与作者相似的语言风格。听同学的朗读,并能恰当地评价同学的语言特色。 22、引导思考:同学们能把童年生活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们离开童年并不遥远,可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鲁迅写《百草园》,思考,交流 3交流明确: 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 明确作者的情感根源。 二、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仅仅是为了表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别的用意? 你还能从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吗?把它拿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研读课文,寻找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 2引导学生在质疑后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并明确
课后学习:1、阅读下面《童年的回忆》,体会成年人对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研读文章,设计5个问题,与同桌交流探讨并互相作解答。
附: 童年的回忆 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尽头就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小小的村子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梦想,留下了童真的回忆。甜甜的感觉现在还不时的涌上心头。 村子的东南有片草地,绿油油的小草儿茂盛的长在春天的怀抱里。有条小涧流着清澈的水,水里还有鱼儿。这里不仅是放养鸡鸭的好地方,更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尽情的嬉闹着,骑老牛,在草地上摔交,或是做着其他的游戏。 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我们便在田里捉泥鳅或是在草地上抓蛤蟆。抓蛤蟆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儿。折根青竹,用线吊条蚯蚓在竹头,悄悄地走到正在草地边鸣叫的蛤蟆的身边,轻轻的在它的后面一点一点的抖着竹子,线头上的蚯蚓就在草上或是地面上一跳一跳的。蛤蟆一看,以为有口福了,一口咬住就不放,任由我们就这样吊着它四处乱跑。不过,对它来说,我们几个还不算坏了。因为,一般我们都不会把它折腾到半死就会放了它的。 到了真正盛夏的时候,蟋蟀儿的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兔子,皮蛋,二丫头便会提着早就扎好了的笼子,欣然前往了。村的山脚下长满了青草,就在那石头缝隙里,它们欢快的叫着。有点黑色的是将军,有点绿的是豆蟋蟀,还有其他的名字呢,都是我们起的。抓蟋蟀还要有点方法的,听着它们声音的源头来处,屏住呼吸不要大口的喘气。悄悄的猫着腰,找准它在的地方,用手握成空拳,然后一把罩去。这样就可以十拿九稳到手了,要是一下没有抓住它而让它钻进了石头的缝隙里就不好抓了。那样的话,就要折根小树枝从缝隙里去挑它了。一般不久就可以把它挑出来的,要是还没有出来,那只有水浇了。这样它就更呆不住了,等它一跳出来就要赶快扑住。我们最喜欢抓到的就是有点黑色的将军了,因为它比其他的更厉害多了,斗起来的时候赢的次数要更多些。 村北有条小河,水并太深,最深处也只有一人高。水里的小鱼儿到是蛮多的,只是都不很大。下午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到这条小河里游泳,捞鱼儿。皮蛋的点子最多了,每次他都会找个水面较狭窄的地方把水堵住,只在中间留出一个碗口大的孔,并用竹篮对准这个孔,让水从竹篮的缝隙间流过。然后,我们几个就到水的上游往下赶鱼。过了一会儿,他就将竹篮提起来,那鱼啊!便在竹篮里面“扑通,扑通”的跳着。望着半篮子小鱼,我们都会心奋得直跳起来。迫不及待把鱼倒出来,在空地上用树条穿鱼串做着烧烤。大口大口吃着自己烧烤的鱼串,那滋味就别提有多美了。 当碧绿的庄稼开始染上金黄色的时候,夏天就已经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河水也变得凉了,捞鱼是不可以的事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玩“跳蛤蟆”。其实,并不是真的抓个蛤蟆来让它跳的。那是用纸折成蛤蟆的样子,放在地上排成对,然后轻轻的在半蹲着的“蛤蟆”屁股上按一下,要赶快松开手。这样,它就可以跳起来了。如果是折得好,力道用的巧的话,“蛤蟆”就可以跳得老高老高。也许是因为兔子太笨的缘故吧,几乎每次都是她输似的;而大多数是我赢。输了到好了,因为我们早就约定好了,谁的“蛤蟆”跳的最高最远的人就要给输了的人当“蛤蟆”骑。没有办法,只好让让她了。呵呵!不过每次我都不会让她太高兴的,我一装摔到就可以把她摔到地上。然后,我们就欢笑着,打闹着在田间追逐。 秋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等着第一场雪的到来。 雪,白皑皑的雪,均匀地洒落在村子的每个地方,没有南飞的鸟儿再也无处可藏,更难找得到食物。我们的新游戏就可以开始了。就在院子里一处新扫过的地方撒下些稻谷什么的,一个被木棍支着的大筐斜罩着下面的稻谷,木棍的下端系着一条长长的被拉紧的绳,一直通到我们藏身的地方。树上的鸟儿真傻啊!眼看着我们设制陷阱却偏偏要来自讨苦吃。它们呼啦啦的飞过来,胆大的就进了陷阱里。时机一到,我就使劲一拉绳,“扑”的一声大筐罩下来。我们就忽的一下子将筐围了起来。每次,我们都要大声的猜着筐里有几个鸟儿。皮蛋叫的最大声,叫嚷着有十只;兔子就喜欢说只有一只;更可笑的就是二丫头了,她说一只都没有的时候最多了。等到掀起一看,有时也真的最多只有两三只而已。鸟儿现在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有时候是养着玩;有时候是放了再抓,因为我们知道它的家人还在等着它回家呢。 离开村子已经有好多年了,童年时发生的事好象还在昨天似的。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美好的意境。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学会在质疑中领会文章的精髓。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世间,一草一物皆言情,悬崖上的青松告诉我们什么是坚韧挺拔,飘飞的落叶告诉我们什么是无私奉献,哪怕是一缸红莲,也能向我们昭示生活的哲理。 听教师讲述,进入文笔精华。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 文章借对莲的描述,要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请学生酝酿后明确:歌颂母爱的伟大。思考后明确 三、在质疑中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初步领悟这篇散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与人生的启示。 提示: 1、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母爱。 2、可结合冰心的生活经验来体会 3、可抓住某些关键的语句来体会欣赏课文,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发现和理解,必要时做好圈点批注。 2组织交流、评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会。交流、互评 3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掌握这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
综合学习与探究
第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归纳速读课文的方法归纳、交流 2指导探讨练习一到三题小组合作探讨,大组交流 课后学习:把前面布置的对课文内容的质疑整理出来,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下节课探讨。
第2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探讨第四题学生讨论 2把从学生中收集的问题返回到学生中去,选择有质量的,小组探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童真”“童趣”的相关资料。
第3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巡视、指导各组的活动组内交流资料,补缺补漏,整合资料,并确定展示形式,分工写作,如:征集儿时睿语趣语,编一个《当我们小时候》的小册子。
第4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判标准和要求(主题、内容、语言、形式)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