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蛇者说
|
教学内容:捕蛇者说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写的。他虽然被贬,但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本文就是通过永州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行文简练,说理透彻,使人读后余味无穷——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理清第四段的脉络。 2.学习、积累和掌握重点词语。 3.体会、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4.了解“说”的特点。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作品信息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议边叙,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本文作者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融入文本 一、整体解读 交代了捕蛇的缘由,兼有说明和叙述,行文简练,深刻的寓意暗含在字里行间。“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异蛇的剧毒,“腊之以为饵”又强调了它的特殊医疗功效。“当其租入”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概述了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首句不只是对蒋氏作介绍,更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蒋氏自陈心曲,描述了永州人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戚”、“汪然”“涕”等极言蒋氏的悲哀,并说明如果恢复他的赋税,给他带来的不幸远比捕蛇的不幸要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而吾以捕蛇独存”采用对比的手法,回顾了过去,说明重赋逼迫下乡邻的情形。 “悍吏之来吾乡……又安敢毒邪”,叙述了现在的情形。也采用对比说明“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又出人意料地以“安敢毒邪”作结。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加上“哀而不伤”的色调,意蕴更加深刻,更加动人。 点明全文主旨,是全文的核心。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最后卒章显志。 二、问题研讨 当听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 三、名句鉴赏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单句,用设问形式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了文章的写作主旨。 2.苛政猛于虎也。 形象地突出苛刻的封建政治对人民的危害更大,更严重。 四、靓点点击 1.衬托手法贯穿全文。本文写毒蛇和苛政两件事,一主一宾,互相映衬,苛政为主,毒蛇为宾,写毒蛇之毒,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苛政之苛。蒋氏的谈话也处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所以本文层层衬托,层层铺垫,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本文语言简练,描写生动,传神。如对“乡邻之生日蹙”的情景的描写,对蒋氏感情的发展变化、内心活动、神态的描写等都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底。 五、文言知识 1.通假字 非死则徙尔。(“尔”同“耳”,罢了。)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4.古今异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涕:眼泪。今义是鼻涕。) 5.古汉语句式 ①倒装句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句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纳税,怎么样呢?) ②省略句 A.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句意:谁知道纳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 B.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意:蛇碰了草和树,草和树就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 体验活动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而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请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下面相关的文章,认真体会“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写法,以利于我们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韩愈的《马说》、《师说》,周敦颐的《爱莲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频仍,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氵此 叛乱等等,全国户口税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如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锐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练习全解 一、当听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这是劝慰之词。既然作者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那么蒋氏就不得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蒋氏自陈心曲“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话的纲,以下全用对比和反衬的写法,可分二层:前一层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后一层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这些答话集中到一点,就是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但蒋氏却说得很委婉,仅用来说明“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又出人意料地以“安敢毒耶”作结,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意蕴更加深刻,也就更加动人肺腑。由此,深刻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粗体字词的意思。 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如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 嗣:继承。几:几乎,差一点儿。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如我不做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向:从前,这里有假设的意思。病:困苦不堪。 3.吾恂恂而起,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我提心吊胆地爬起来,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 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弛然:放心的样子。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毒:恨,憎恶。 三、阅读附文,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苛政猛于虎”的理解。 附文: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捕蛇者说,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江村小景》 |
下一篇文章: 《江村小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