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树
|
行 道 树 汕头第十二中学 黄来玉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板书课题),行道树是指什么? (道路两旁的树。) 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 (二) 朗读练习,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师:好!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让他们读。期间可以说的话:“你能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吗?”“读得真好,同学们的掌声是给你最高的评价。”“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谈一谈,读一读。说得太好了。”“你把这段也读一下吧。她读得如何?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哦,是这样的吗?你给我们读一读吧”“:读得好!朗读不光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还要有感情,语调抑扬。下边的同学可得多注意朗读要求,向他学习啊。请同学们继续谈。”) 再无人举手就再次强调朗读的要求:掌握朗读发音、停顿、重音、速度和情感等方面;读的时候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脑海中要映现出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然后要求须生再齐声朗读课文。 (三)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提出质疑 师:下面我们要进入攻坚阶段,对内容进行具体探究。大家还是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搜集整理,约5分钟后) 2 交流研讨 师:现在请各组把你们“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集体探究。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不是贬义词吗?怎能用来形容行道树?这里该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想原始森林的同伴生活条件如何?而行道树生活条件比之又如何? 答:堕落原意为“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从一个优越地方流落到街边路旁。所以,这里的堕落不是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而是指流落,沦落。 ②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提示:“点缀”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思想,现在车辆月来越多,排出的废气也随之增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多大影响啊。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③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引导:何谓神圣的事业? 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居民需要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夜晚孤独、寂寞。 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很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 “制造清新”。 “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给市民带来快乐。 刚才有同学说了“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奉献者。 小结:这里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 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板书) ④ 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 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 ⑤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从词义的角度看是一组反义词,用它们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提示:这句话其实可与悲凉的点缀呼应) 生:不矛盾。因为“忧愁”是说它有抖不落的烟尘,人们不重视它,“快乐”说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生:“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 小结:行道树愁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 3 设疑引导: ①为了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将行道树的生活环境同山上的伙伴们的进行对比, 将行道树的无私 奉献与城市中人们的盲目和无知的行为作对比。 ②行道树身处在城市的污浊环境之中,既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又承受心理上的痛苦,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 生(齐):人。师:能否改变。 生(齐):无法改变。 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 应该像行道树一样积极面对,战胜他。 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些不在命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 海伦•凯勒。 霍金。 张海迪。 杏林子 师:所以说,行道树除了可以象征无私奉献的人,还可以象征什么人?挑战自我的人,不向命运低头,拒绝平庸的人:(板书) ③还能象征什么人呢?提示:尽管人们习惯污浊,但它们仍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它们一心追求的是为人类净化环境,不管人们重不重视。这让我们想到那一类人? 引导:有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单单只将它看成一个奉献者呢? 它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 (板书) 小结:女作家张晓风作品迷人的地方,就是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四) 比较阅读。 《乞丐和露珠》《铺路石》) 乞 丐 与 露 珠 一个乞丐很早上路了。当他把米袋从左手换右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干什么呢?”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是操纵在别人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行道树,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谈读书 |
下一篇文章: 《团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