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两篇
|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文气磅礴、语言简明、结构严谨的新闻,叙事详略有致,遣词褒贬鲜明,议论鞭辟入里,是新闻写作的典范。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阅读为主线,以合作探究为方法,以理解“新闻内容”“新闻结构”“新闻特点”为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要点的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简介渡江战役的背景和意义,或从回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入手。 2.初读课文,从把握记叙要素的角度作好圈点、批注。师生合作探究,把握具体内容。 3.显示新闻结构知识的短文,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①标题②电头③导语④主体。 主体部分怎样写三路大军分别渡江的? 4.三读课文,理解特征。 ①思考:从本文来看,新闻体栽有什么特征?从表达方式、遣词造句角度看,本文有些什么特点?②小结新闻的体裁特征: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5.师生探究本文特点: 选材组材,详略有致。 表达方式,叙议结合。 遣词造句,精工传神, 言简意深,褒贬鲜明。 6.迁移阅读。 从报刊中选一篇简短而典型的消息,提出要求,印发给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本单元开始可先教这一课,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一体裁的特征和结构、语言特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本文同一般记叙文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以把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步骤: 1.影视导人:播放渡江作战的影视资料,组织学生叙述自己所看的渡江战役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当年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 2.感知探究:①根据“资料整合”中消息的相关知识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等部分。②结合历史地图投影,指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标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区域、参战人数、汤恩伯督战之处。③依据填图分析组材的时间先后顺序并探究记叙的详略,理解惜墨如金与泼墨如云的不同作用。④引导探究叙议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叙为事实,议揭本质。分析鞭辟入里,说理透彻人微,过渡巧妙自然。 3.把握要点,小结新闻的特点:标题、导语,主要体现简明概括性;电头,主要体现迅速及时性;主体,主要体现真实可靠性。 4.语言分析:组织学生自我选例,讨论新闻作品语言的准确性。(可结合书后练习进行) 5.作业设计:①课外让学生看渡江作战影视片,然后写成生动形象具体的记叙文,再与本文比较。②选渡江作战的影视文学剧本,让学生与本文进行比较赏析。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单刀直入地用最简短的时间,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具体掌握新闻的体裁特征和结构形式。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自主泛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交流、探讨以下问题:①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概括这篇新闻的内容。②用一小段话讲清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③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陈述这篇新闻的详细内容。④新闻以事实说话,请用几句话对形成以上事实的原因作评析。 3.全班交流,小结:①前三个小问题的探究正体现了新闻中标题、导语、主体等三个部分的结构。②前三个小问题与第四个小问题的共同探究正体现了本文叙议结合的特点。③所有小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以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生命,且又及时、简明。 4.作业:学生课外自选报刊中的消息进行阅读,互相交流,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篇新闻报道了香港政权交接这件举世瞩目、永载史册、激动人心的事件。此设计着眼于研读文章,让学生认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激情,并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特色。 教学步骤: 1.导人:由本单元后“诵读欣赏”《七子之歌》中《香港》《九龙》两章的哀伤、悲愤的朗诵而导入。(有条件者可用配乐朗诵的多媒体碟片。难点提示:香港、九龙的历史关系。)介绍香港问题的成因,使学生毋忘百年屈辱,激发热爱中华、建设祖国的感情。 2.组织学生自由、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新闻的主体结构分析文章,并用几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文章结构内容可投影显示) 3.研读、探究课文:①先从导语中找出最具概括性的三个词语,体味含义(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永载史册)。②画出体现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句子,共同朗读,激发爱国之情。③探究主体部分如何层次井然地叙写交接仪式的全过程:a.理清按时间先后顺序组材的各层内容。b.认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c.画出场面描写和深情议论的语句,分别诵读,以形成临其境、激其情的艺术效果。d.除主体内容外,让学生再从结语中找出体现“隆重举行”的一些内容,教者分析点评,照应导语中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认识文章首尾照应、浑然一体的特色。 4.比较赏析:本文是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社记者所写的一篇书面作品,准确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刻发生的历史事件,成为不朽的文字,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文。课后组织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的录像,来比较书面文字报道与现场录像报道的异同,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学生明白读文字作品须用形象思维,而观看录像画面具有直觉思维、自我情绪更明朗化的特点。 5.作业设计:将本文压缩为三四百字的一篇短新闻,要体现新闻结构的完整性。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篇新闻报道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文章较长,可以从作品的主体部分入手,把握相关内容和有序组材的特色。 教学步骤: 1.以歌曲《我的中国心》作序曲导入。 2.在乐曲中,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香港成为英殖民地原因的信息。 3.投影小结香港的历史问题,调动学生阅读探究本文的情趣,激发爱国热情。 4.快速泛读,梳理脉络:根据所学新闻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梳理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等五部分,并与上文比较异同。 5.精读主体,合作探究:①师生共同研析,划分本部分的五个小层次。②分组活动,各自找出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的语句。③赏析这些语句,集体诵读体味。④选优秀学生模仿播音,对16-23节进行诵读表演。 6.小结、练习:①小结标题中“隆重”之含意,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②网络搜索阅读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的报道,进行比较欣赏。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新闻的写作有其常见的形式和基本特征,新闻的阅读重在内容的把握和信息的筛选。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筛选信息,准确抓住要点,并引导他们把两篇课文进行综合比较,探究异同,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指导今后学习。 教学步骤: 1.课前自学:①利用学习上篇新闻所获得的知识指导本篇自学,并比较两者的异同。②掌握文中丰富的词句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筛选信息要点。 2.课内交流:①在《东方之珠》的乐曲声中,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交流自我筛选的信息要点。②比较两篇新闻的异同(参见课后探究练习二)。⑤讨论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重点研读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3.课后巩固:①要求学生自选一篇典范性的新闻带到班级交流。②选择本地区、本学校最新发生的重要事情,仿写一篇新闻。 【资料整合平台】
几种常见的新闻体裁 新闻——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简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消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简明、真实的特征。消息结构一般有六个部分:标题,用来标明作品的内容;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导语,用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主体,用来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背景,用来指示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结语: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新闻结构有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即标题、导语、主体。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作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新闻两篇,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巍巍中山陵 |
下一篇文章: 《绝版的周庄》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