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在《客至》一诗里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一千二百多年前,成都人朋友往来,宾主悠闲自得的画卷。同时,也勾画出成都人“尚滋味”的饮食习俗。看来,成都人好休闲,的确还有点历史呢。诗人写道: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在20世纪30年代,牟茂林、杨汉江、冷远举三个有点文化的人在一起合议:做饮食生意,就要迎合成都人的消费习俗。他们一致认为:用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小货制成为卤制品,一定会赢得顾客。于是,他们三人于1925年,创办了这家不起眼的蓬门小店,直接从杜甫《客至》诗中截句做店名“盘飧市”,店址就设在成都的华兴正街。 “盘飧市”的招牌雅致,店名取自杜甫诗《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直接从杜诗中截句做店名,凭添了几分神韵。读过杜诗的人都能感悟这“盘飧市”的“雅致”、“实在”,贴近普通百姓。当时,如此高雅的店招,在成都餐饮业十分罕见,一时成为美谈。很多食客都是先闻其招牌后,再到店里品尝各种卤制品才知其确实是有滋有味的。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这类顾客多为好食客,无形中为该店作了宣传,生意十分兴隆。当时的“盘飧市”就成为了成都著名腌卤食品餐馆。 “盘飧市”的卤制食品,用料求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出售时又刷上香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明显高一个档次的品味,所以深受食客青睐,几乎每天全是顾客盈门。以后,这个店为了扩大销售,在经营卤制食品的同时,又推出卤肉夹锅魁。它外酥内软、卤汁爽口、香味浓郁。吃上两个既可饱肚又享口福,价格便宜,方便实惠,让食客大快朵颐。逐渐,“盘飧市”成为了成都妇孺皆知的知名腌卤店。 此外,“盘飧市”还结合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制作了“卤肉夹锅魁”这一食品,不光是普通百姓喜爱,也受到了达官显客的欢迎。据说在军阀时期,川军第七师师长陈国栋,最喜欢吃的食品之一,就是“盘飧市”的卤肉夹锅魁。他经常派勤务兵专程到盘飧市趁热买来跑步回府,供他食用。此外。他时常还以此食品招待客人。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乃至今天的成都人,买上“盘飧市”的一些有滋有味卤制食品品尝,的确是十分惬意的事。遇踏青时节,或逢年过节,要排班站队才能买到。
“盘飧市”,历经数代经营者,特别是现代经营者努力,越来越锦上添花:“卤肉夹锅魁”于1992年在成都美食节上被市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并在许多美食活动中多次获奖。盘飧市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假如你徜徉于保持老成都旧貌的华兴街,首先望见“盘飧市”的店招——店名缘自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飧”即用盘子盛食物,用于腌卤肉食店倒是颇为贴切。 “盘飧市”以经营卤菜见长,鸭翅、鹅掌、猪尾巴等卤食均堪称一绝;招牌菜“开水白菜”更是了得,诗人兼美食家石光华先生曾著文誉之为“菜中圣品”。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如果想看为买吃食而排队的奇观,“盘飧市”就是最佳选择,普通市民自不待言,高级轿车不时停到“盘飧市”门口,也是司空见惯之景。 如今的盘飧市,不再是从前的蓬门小店。在华兴正街老店,已是一栋三层楼房,营业面积有3000余平方米餐厅,其装修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派,有大厅、包间及外卖窗口。最近,又在兴隆路开设了营业面积200余平方米的分店。除保持经营传统小货卤品外,增添猪头、猪尾、猪舌、猪脚、猪肘及全鸭、全鸡等卤品,还增添了川味酸菜鱼火锅和各种川菜风味炒菜、成都小吃,形成了以卤货为龙头,具有餐饮综合经营能力的专业餐厅。 在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盘飧市”不再单守卤菜,而是拓展小吃经营。如今,"盘飧市"已旧址换新颜,她在继承传统卤菜经营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川菜筵席,成都风味小吃经营,3000多平方米的店堂中,开设了装饰古朴的雅间,宏大宽敞的大厅。是一家以卤菜为龙头的多功能餐饮专业老店。因此,现在前往品尝的顾客,多数已不再仅仅消费一两个卤肉夹锅魁。而尤引以食客赞赏的是,“盘飧市”的卤菜、卤肉、卤猪舌、卤猪尾、卤猪蹄、卤鸭子……品种繁多,味香物精。此外,“盘飧市”的“锅魁夹卤肉”也更是让食客大快朵颐。也许,最吸引过往行人的,不仅仅是味道鲜美,价格低廉的嘉肴,更有那“小小锅魁团川人乡愁情绪,圆圆薄饼映天府千里春色”的对联等体现川菜文化的辞赋,那饮食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饮食的底蕴
时间 :2006年8月10日上午8:00——8:45
执教: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三(1)班
8月9日晚上八点钟左右,正着迷于《武林外传》的小刘忽然接到大学同学金某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久违的语音,让小刘呆呆而立,心潮澎湃。此君先在诸暨一高中从事伟大的教育事业,几年后弃笔从政,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一族跃为人民的公仆,学习孔繁森任长霞,继续为人民服务。一听熟悉而陌生的声音,那天晚上小刘顿觉时光倒流,回想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回到了大学的幸福时光:睡懒觉、逃课、喝酒、踢球包含踢人、熬夜下棋以致手脚相角,蓦然回首,十一年,弹指一灰间。而今本人十指白白(粉笔灰染的),双目苍苍,成就感不多,受挫之情常有,真是岁月流逝,人生如梦,小刘还得继续努力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不是骚扰电话(小刘有点自作多情),是老师大学同学不远百里,远隔重山打来的,他现在是一名政府官员,忽然想起了大学的幸福时光,那时大碗喝酒,大快吃肉,那些准诗人还在有月亮的晚上吟哦月亮,在有星星而无月亮的晚上赞颂星星。(学生颇有向往陶醉之意,此时,小刘忘乎所以)假如真的能让时间倒流,我情愿舍弃现在的一切,再见到那些青春的脸庞,重温那难忘的情谊。如果真的有一天,你的多年未见的好友突然降临到你的面前,可能是空降,(生笑)你能想象当时你的第一反应或表情吗?
生(1):我会对他说,想死我啦?(生笑)
师:这是春晚冯巩的经典开场白,你是冯巩的fans。(生笑)
生(2):你死到哪里去了,害的我找得好苦啊。
师:这似乎是言情剧中的对白。最好再加上一句,挨千刀的,短命鬼。(生笑)这些通俗的词语其实表达了朋友间的无拘无束,不做作,不矫饰,想说就说。
生(3)(唱):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的我难过,……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多成真。
师:你是想唱就唱——
生(笑):唱的响亮。
师:说到朋友,老师想起了孔夫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
生(集体):不亦乐乎。
师:是啊,人生难得知己,友谊天长地久,公元761年,苍天有眼,文化有幸,漂泊了十几年的诗圣杜甫在友人的资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营建了草堂,流浪的心灵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挈妇将雏鬓有丝的诗人,一生“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此刻的心情是闲适的,开朗的。就象朱自清先生所说,杜甫晚年“欣赏自然,颇有清新的刻画的句子”。《客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先自由的朗读朗读。(大约四分钟)(抽背效果良好)
师:老师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同学们朗读时摇头晃脑,笑逐眼开,高兴啊、兴奋,你们在形体上已经投入到诗歌中了,好,谁来说一说你摇头笑脸的理由。
生(3):我每次读诗歌都要摇头(生笑),我看到古人读文章大多摇头晃脑,这叫有感情。
师:你可能学过统计学吧?(生笑)
生(4):因为那天杜甫心情特别高兴,有点老顽童的意思。苏轼不是说,老夫聊发少年狂——
生(部分):左牵黄,右擎苍。
师:老杜在诗中也流露出这种喜悦,他在诗中是不打自招,你看,诗题原有自己的自注。我们来读一读。(喜崔明府相过)
师:谁来解释解释?
生(5):好朋友崔明府来到,我很高兴。
师:过和相是什么意思?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