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
9、从时间角度看,学校语文教学系统(普通教育阶段)依次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系统中每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10、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11、语文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解决问题的目的。
12、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2、教学任务分析是以 教学目标 为依据,“ 由上而下 ”地逐级 排序 。将来的实际教学过程遵循着任务分析中确定的路径“ 由下而上 ”地逐级达标。
3、语文教学设计要有_语文的_的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__表达__ ,如何遣词造句,如何 布局谋篇__ 的一种__自觉的__ 、有意识的关注。
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6、作文中的构思就是_布局谋篇__ ,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确定_主题 、安排 _材料_,使之__条理化_ 的过程。
7、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 __, 是人类文化 _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 性与 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8、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 认读能力、 解读能力 、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 。
9、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 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 ”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 学习事件 和 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 认知结构 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10、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 心理 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 体验 性、过程 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 结果化 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12、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 意识 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___意识___,不断提高语文__素养__,并逐渐增强语文__能力 。
二、简答题
*1、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语文教学目标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衡量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尺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是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一般性目标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从教师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超出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观念,目标只有符合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椰油能力控制时,才会产生出实际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3)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许多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然后,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2、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前提:
(1)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什么,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语文个性或潜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系统设计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
(2)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
(4)学习者不仅向教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
(5)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6)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简要回答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
(1)根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3)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心理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关注的。
*2、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行为目标与教学结果检测项目之间必须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目标至少应有一项检测项目加以落实,必要时常常用几项检测项目(不同类型、不同形式)检查一个行为目标。
*4、技能目标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技能目标的设计就必须围绕总目标为总目标服务。设计技能目标时,我们可根据“加涅模式”,“从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即从它的层次系统的下面一层的任务开始,按顺序向更深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推进”。利用“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理提高学生识别新的学习内容的能力。
*7、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是要查明新学习本身以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体现层级关系或组成关系,并以哪些原由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显然,教学任务分析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上而下”地逐级排序,由此对学习过程的开展进行“层级分析”、“程序分析”或“归类分析”,从而确定“可能的教学起点”。它是教学过程的“路线图”,把握“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指明应“怎样教”。
*8、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最终达到“以不教为教”学生能不断主动学的目标,进而能达到“体悟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的目的。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工具性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从人文角度出发,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科学与人文和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9、什么是问题教学?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阅读的障碍、疑问和困惑。这些障碍、疑问和困惑,在继续的或反复的阅读中有的便自行解决了,但有一些解决不了。把它们提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问题教学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