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
《我们去旅游》是一堂以旅游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大纲”提出口语交际的三个训练途径: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质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课堂训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一般有:
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
2、电教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去旅游》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有话可说。有景可看,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的口语训练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近,许多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都有切实的感受,在课堂上回忆起旅游时的美好时光,使学生也感到很快乐。因此对于训练内容而言,学生是比较喜欢的。
2、口语交际课中的内容以说话为主,学生较容易由于内容的牵引偏离一定的句式或训练要求,但只要达到训练的目的,也未尝不可。
3、“旅游”这个话题牵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课堂上可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自主地进行训练。
教学理念
1、什么是口语交际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双向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
2、充分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
事的能力。同以往的看图说话相比,口语交际不仅重视了听说训练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更突破了看图说话教学在认识功能方面的局限性,对儿童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自然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正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在未来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拥有了文明和礼貌,才能说是具备了较高的人格素养和较强的生存能力。
3、充分把握儿童口语交际的形成与发展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这
一时期所形成的语言基础,将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重视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才会得到合理、协调、健康、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听说能力。
2、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教学片断设计
(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你们去过故宫,爬过长城吗?游览过杭州,爬过过泰山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演示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配乐课件。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生:我刚刚跟着电脑伯伯到了北京,我看了长城。
师:能说说你看到的长城是怎么样的吗?
生:我看到长城很长很长,而且建在高高的山峰上,望上去很漂亮。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别的词语来形容长城是什么样的吗?
生:长城很长很长,很雄壮。
师:真不错,你还知道雄壮这个词语,可是用来形容长城雄壮不太合适了,能不能再换个字?
生:长城很雄伟。
师:对了,这个词语就用得好多了。
(二)
师:老师知道有好多小朋友都出去旅游过?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啊?
生:我去过北京。
生:我去过上海。
生:我去过黄山。
生:……
师:你们去过那么多的地方,可是好多地方老师都没有去过,别的小朋友也没有去过,你们能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吗?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