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平面镜
苏科版《3.4 平面镜》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教师自制魔术箱一只(参照课本图3—49)、蓝玻璃、夹子、干电池、白纸、直尺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 引入新课 魔术表演: 1、教师将魔术箱全方位的展示给同学看,将开口的一面对着同学们,再用抽拉挡板将口封闭。 2、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一张纸币从魔术箱顶端投币口投入。 3、教师拉开挡板,让同学们观察纸币在不在箱里,并对看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4、分解魔术箱,取出平面镜,现出纸币。 板书课题:§3—4平面镜 活动探究 魔术箱的奥秒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1、师生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平面镜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猜想与假设:像好像在镜后的某个地方 设计实验: (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相同的电池A、B (2)调节电池B的位置,使电池B与电池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用笔做好记号。 (3)不断变换电池A的位置,重做几次。 (4)移开电池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 得出结论:像确实在镜子的后面 教 师 活 动 由刚才的实验,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评估: 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学生自主探究 除了以上一些结论,你还有哪此猜想?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教师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再组织同学们去探究。 如:①把像(电池B)所在的位置与物(电池A)所在的位置连起来,它们的选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②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吗? …… 3、活动小结(出示幻灯片)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 (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 (实/虚)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不垂直)。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⑤像与物 (是/不是)上下颠倒的; (是/不是) 左右相反的。 问:如果已知镜面前有一个物体,该怎样画出此物体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呢? 例: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师示范作图,边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