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并以课外延伸为辅助手段,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抓起,通过切实有效的训练,来达到目的。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正确解读《新课标》提出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交际”一词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从以上的总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理性分析教学中碰到的困惑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没有交际的兴趣,不太愿意说,有的甚至有话不敢说,害怕说。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常常会发生一些错误,诸如,语法错误、逻辑不清、表述不当。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我们作为老师,有时也觉得无从下手,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我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口语交际课,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每次上口语交际课,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有时效果并不尽人意。在我的尝试下,最终我总结出一条,要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光立足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贵在教师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多渠道的交际途径。
三、创设多渠道的交际途径提高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重在老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去运用,创设多渠道的交际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课堂上增强双向互动的交际模式
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了大胆与人交际,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有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比较明显,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一些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应该在教学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实施教学策略,让学生互动起来。例如在教学第四册《身边的科学》一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讲完后请听的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他续讲的故事有什么问题吗?你有什么建议?”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促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增强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等。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语言活动,只有为学生多角度地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才会被激发起来,自觉地投入到训练中去。这时,他们的语言也才会变得流畅自然起来。
(1)结合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进行自我介绍,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运用实物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看图说话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简单化。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将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出来,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交流。如我在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我请学生将自己在家里做的小制作拿到课堂上来介绍自己做的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发言十分踊跃,参与面扩大了,训练的力度也加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就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长久保持。如我在教学第四册《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我通过课件展示出世界上的一些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动物世界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想说一说的愿望油然而生。
(4)通过学生表演来创设情境。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如果能亲身去体验他要说的内容,那么他的积极性、创造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在教学《夸家乡》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就由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出问题,“导游”进行耐心解答。这样创设情境,不但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都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3、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其它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不管是“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还是“指名读书,集体评议”,或者“课本剧的表演”等等,教师都能巧妙的将课堂教学与口语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不着痕迹。所以语文教师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其它课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融入口语交际的训练。我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如第一册中《认识我的老师》一课,我先问学生:“小朋友,经过了几天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老师?你能告诉给其他小朋友吗?”在座的学生都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露一手,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接着我又让学生介绍了老师的特点等,并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我又让学生评一评“谁介绍的老师最像”,这样,虽说是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但在介绍老师、评价同学的过程中,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提高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4、口语训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不竭源泉。因此,我在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观察、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想做家务,家长认为他做不好,不让他做,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还例如我在每次活动(春游、秋游、扫墓等)中,都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能主动积极在参观访问活动中与周围的人进行口语交际。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丰富空间及展示交际才华的多彩舞台。这些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5、抓住机会,积极进行课外延伸。
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我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演讲的形式不拘,内容不限,如: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总之,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进行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教师在学生口语交际中扮演的角色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新的课型,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及应对”的能力。在教学时,要求我们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口语化,凸显情感性、互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理想性的设计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口语教学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四:一是课程标准本身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要求较为概略,使得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二是教材的开放度大了,提供的交际内容所隐含的互动性因素很不一样,对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教师把握起来困难很大;三是口语交际课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对教师把握学情,调整教学进程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四是受“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等传统观念和东方人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响,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针对新的课型和问题所在,我觉得教师们除了加强对课标的理论学习,更好把握课标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外,还要注意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一、乐于赏识的“好妈妈”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孩子摔到了,会哭着找妈妈,遇到高兴的事会滔滔不绝地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是可亲的,是可以信任的。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可爱的、聪明的。然而在班级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大主动发言,这也就无从达到“交际”要求了。因为教师没有让孩子“敞开心扉”。学生敢于、乐于表达的前提是心灵的安全和平等。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捏捏老师的鼻子等,并请他到讲台前说给大家听,称他为“说话小能手”。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