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取代。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板书:各国变法:)
在大家列举的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个?(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请学生表演“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2、课下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假如你是将要被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的旧贵族,你对改革会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秦孝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局面,你对改革又会是什么立场?
3、分组讨论,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4---5名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
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投影并掌握:

练一练: 你能不能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内容有利于奴隶主贵族封建地主阶级
活动与探究
史海抒怀
请看课本第39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教师小结加以引导:
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看,长远意义影响更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阅读小字并适当补充铁器加工的资料

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
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掌握知识点

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由于经过准备,学生会踊跃举手、积极参与

可能学生会结合文字资料对李冰进行评价、也可能联系大禹治水、三峡工程等说明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或者谈到节约用水等。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进一步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并通过指图演示

学生了解剥削方式取代旧剥削方式的过程。

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出下一项内容,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表演实际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一场大辩论,通过这场现场争论,以及秦孝公的最终决策,可以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及商鞅为变法而进行的斗争,从而体会到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充分发挥分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

得出结论:商鞅变法使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认为商鞅被处死了,那变法就是失败了;有的认为变法成功了,因为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板书构思:
历史课本剧《商鞅变法》
第一幕 舌战群儒
扮演者:商鞅、秦孝公、大臣甲、乙、丙,旁白。
场景:商鞅与秦孝公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有害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
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
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下场)

第二幕 南门立木
地点:咸阳南门、北门。
表演者:商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
场景:咸阳南门。
北门:商鞅坐立,兵乙手持赏金站立。
剧情:
兵甲: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围观群众上)
百姓甲:咦!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百姓乙:左庶长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
百姓丙:这根木头顶多几十斤重,扛到北门去也不是难事,怎么会给那么多金子?
百姓甲:就是!秦国历来政令怒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
百姓乙:(对周围的群众)不然你们去试一试?
百姓丙:我去试?你怎么不去?
(兵甲看到此情景,就向另一个场景走去)
兵甲:禀告大人,围观的人好多,但没有人敢扛木头。
商鞅:传我的命令,把赏金加到50金。
兵甲:大人有令,赏金提高到50金。
百姓议论:这新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旁白:这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走到跟前。
壮汉: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百姓甲:大人有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金50金,你信吗?
壮汉:那我就去试一试!管它呢!
(壮汉扛着木头走一圈到北门,群众跟上)
商鞅:好!好!你能够相信我的命令并执行我的命令,很好!来人啊!赏50金。(壮汉双手接上,喜洋洋下场)
百姓甲:天哪!真的赏他50金?
百姓乙: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
百姓丙:真后悔!我怎么不去呢!(集体下场)
旁白:这就是“立木取信”的典故。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育资源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15.3.1 中心对称(二)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