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重点
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
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方法
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学生方面:
1、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2、通过绘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3、设计历史小话剧“纸上谈兵”,并编排。
4、利用齐国、晋国进行的改革,让学生联系今日中国之改革,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
5、用“卧薪尝胆”的启示,向学生渗透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
6、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挖掘人才、改革、富国的关系,渗透创新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还有可能有新的切入点
一起回到那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七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新:
一、东周的两个分期教师讲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和特点
图示二个分期:(可用多媒体,也可板书)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瓦解
一:东周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形成


二:东周: 看P30注释①
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引导学生联系4、5课内容
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奴隶社会的几个朝代?每一朝代的时间及特点?
老师可将学生发言情况副板书,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形成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的完整概念。举手发言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春秋争霸
1、王室衰微(争霸背景)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在此基础上,老师举出一两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补充说明王室衰微情况。
提问:“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有何因果关系”?
指导思考,就势引导。看书回答

小组讨论,推代表归纳、发言
2、春秋五霸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
补充:除书上的三人外,还有秦穆公楚庄王
(课件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
看书回答三人
掌握好五霸名称
观察形势图,介绍春秋大国位置,出方位示意图。
3、齐桓公争霸原因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
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
2、如何把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先组内发表意见
后在班上交流
4、管仲改革老师采取边叙边议的教法
提示学生引用《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强调改革的进步意义
提出问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
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学生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

小组充分讨论,作好笔记,比一比,哪个小组看问题最深刻。再进行班内交流
5、“尊王攘夷”政策提问:为何说“尊王攘夷”的口号高明?
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
1、什么是“尊王”?什么是“攘夷”?
2、“尊王攘夷”这一口号是在怎样的形势下提出的?
3、既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为何还要尊王?
4、“尊王”会有哪些影响力?
5、“攘夷”为什么在当时很有号召力?
6、“尊王”起到了哪些作用?看P31注释①解决第1问
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得出认识:“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成功的外交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利手段
6、小结:提问:齐桓公争霸的原因有哪些?
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学生议论,从自然条件、实力、争霸手段(政策)三个方面发表看法
7、齐桓公称霸标志──葵丘会盟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掌握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
三、晋楚争霸
1、晋文公改革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联系齐国改革,让学生思考:“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看书、总结

思考、找到二者的共同点,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2、城濮之战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
补充:“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和战略)
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归纳要点:
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
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

展开讨论作用
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楚庄王称霸
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


吴越争霸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问: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同学们熟知的成语中,哪一个成语是“卧薪尝胆”的反义成语?(乐不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