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与征地拆迁直接挂钩,创建多档次养老保险新体系
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热潮的掀起,有力地推动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建设的步伐,也加速了农村城市化、村民市民化的进程,形成了未失地农民、部分失地农民、完全失地农民、完全失地又拆迁农民等多种身份农民并存的现状。建立适应各种身份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已迫在眉睫,亟需创新突破。
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解读国家、省、市有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文件精神,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从开发区的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实施了贡献与待遇直接挂钩,打破征地拆迁情况不同与养老保险待遇无关的传统,财政补贴标准高低随土地征用数量和旧城改造拆迁完成情况发展而增加。按照征地拆迁情况不同将区财政补贴分为四档:一档未失地农民,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财政每人每月补贴15元;二档部分失地农民,人均剩余土地多于0.3亩,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按照剩余土地多少财政每人每月补贴30至73元;三档完全失地农民,人均剩余土地少于0.3亩,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财政每人每月补贴73元;四档完全失地又拆迁农民,人均剩余土地少于0.3亩且经政府主导并完成整体拆迁,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财政每人每月补贴205元。
采取贡献与待遇直接挂钩,土地被征用越多,养老保险待遇越高;配合拆迁速度越快,越早享受最高标准的养老保险待遇。这样用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的高低拉开养老金待遇的档次,以养老金的分档平衡群众的心理落差,靠现实的利益补偿,从根本上理顺群众情绪,改变部分居民对征地拆迁的成见和抵触情绪。
公共财政优先倾斜农保,高水平全覆盖的农保新体系拉升农民幸福指数
开发区不同于一般区县,财政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决定了农民对整体养老保障水平的期望值较高。为此,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力度,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该区2009年成功争取到国家新农保试点单位,60周岁以上农民每月享受55元基础养老金。在此基础上,该区坚持加大财政投入,2010年与计生部门联合发文,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养老保险水平,缴费补贴每年每人提高20元,基础养老金每月每人提高20元;2011又增加参保农民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早参保一年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2元,最高的每人每月可增加14元。
“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补偿政策,跟外县自己的亲戚相比,我们开发区的农民是全市最幸福的农民……”奎山街道夹仓一村63岁的独生子女户王大妈的这番话,道出了开发区惠农政策的力度和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多措并举提高农民养老保险水平的基础上,该区注意将农村养老保险与土地征用和旧城改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区人社局定期与招商局、国土分局、建设局、拆迁办进行工作交流,及时掌握全区征地拆迁新情况、新动态,农保工作人员根据新情况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及早做好各种数据的测算,做到“即征即保、新增提高、完成拆迁待遇最高”。农民每失去一分地每拆一栋房,相应的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都能够及时按月送到农户手中。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保持农村养老保险高水平的同时,还拿出专门资金提高农村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水平。全额代缴重度残疾人的养老保险金,并要求村居农保协办员直接上门办理业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参保、缴费业务,第一时间领到养老金。
建立储备金及动态增长机制,化解保费收缴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农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在建立储备金和动态增长机制上做文章,化解保费收缴风险,保证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经过长期的调研分析,开发区在街道设立各个村居的养老保险集体补助风险储备金,今后将项目征地和村居拆迁相关补偿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风险储备金,村居在有能力缴纳集体补助时,风险储备金由村居、街道和区人社局共同保管,一旦村居集体经济出现困难不能按时缴纳集体补助,立即启用风险储备金,保证了集体补助长流水、不断线。
根据各个村居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开发区还鼓励有条件的村居自愿从每年的集体净收入中划出部分资金,纳入风险储备金,大大提高了风险储备金的抗风险能力。
充分考虑村居集体和农民收入增长实际,该区还确定二至三年上调一次财政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标准,建立“多缴多补、长缴多补”的优惠政策,确保农民养老保险水平持续增长。经过不断创新、改进,该区形成了“以补提标、以领促缴、以缴保领、收支平衡、保持增长”的农村养老保险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的运作形式。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共征缴保费11581万元,共支出养老金3889万元,基金累计结余近8000万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