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A. 根吸收磷元素的主要区域在距根冠20~60mm范围,吸收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在距根冠1~3mm区域32P累积较多,最主要原因是32P用于了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C. 几天后在幼苗叶片中检测到32P放射性,则光反应的产物中,含32P的有机物是ATP和NADPH D. 实验两天后,幼苗出现萎蔫现象,可能是营养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造成的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限制酶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限制酶能够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C.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的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 D.用氯化钙处理的方法,可以增加植物细胞壁的通透性。 6.对于二倍体的真核生物,下面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② 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 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④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含量变化完全相同 ⑤ 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⑥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7.2007年夏秋,江西省遭遇了50余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导致106万人饮水困难。为缓解旱情,有关部门选择适宜的条件和方法,向大气中发射催雨剂,进行人工降雨。催雨剂的主要成分是干冰、液氮和碘化银等。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和液氮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 B.干冰和液氮的分子中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C.干冰和液氮催雨的原理相同 D.碘化银是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固体
8.下列各项中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PH3>H2S>HBr>NH3 B.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 C.结合质子(H )的能力:CO32->CHCOO->Cl-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OH)3溶液 9.下列实验的操作或方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 编号
| 实验
| 操作及方法
| A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 加入过量的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鉴别硝酸银和淀粉KI两种溶液
|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两种溶液中,观察现象
| C
|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 试样溶解,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 D
| 配制500mL 2mol/LNaOH溶液
| 准确称取40.0gNaOH固体,放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巢式硼烷除B10H14不与水反应外,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H3BO3)。下列对巢式硼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类巢式硼烷的分子通式是BnHn 4
B.巢式硼烷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8个硼原子的巢式硼烷的分子式应为B8H10
D.在反应2B5H9 12O2 5B2O3 9H2O中,1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4mol电子
11.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阳极产物为氯气时,阴极上一定会析出铜
B.当阴极产物为铜时,阳极产物一定为氯气
C.整个过程中阳极先产生氯气,后产生氧气
D.电解到最后阶段,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O3的水解:HSO3- H2O SO32- H3O
B.NaHCO3溶液与过量的Ba(OH)2溶液混合:
2HCO3- Ba2 2OH-=BaCO3↓ 2H2O CO32-
C.向AlCl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 4NH3·H2O=AlO2- 4NH4 2H2O
D.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
13.常温下,下列有关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7的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液中:c(Na )=c(CH3COO-)
B.20mL 0.1mol/L醋酸钠溶液与10mL 0.1mol/L盐酸混合后的溶液中:
c(CH3COO-) >c(Cl-) >c(Na )>c(H )
C.已知酸性:HF>CH3COOH,PH相等的HF溶液与CH3COOH溶液中:c(F-)>c(CH3COO-)
D.向水中加入NaOH固体,NaOH电离产生的OH-会中和水电离产生的H ,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14.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气温往往在-50℃以下。在研究大气现象时可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叫做气团。气团直径可达几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与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忽略。用气团理论解释高空气温很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同时大量对外放热,使气团自身温度降低
B.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同时从四周吸收大量热量,使四周温度降低
C.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气团对外做功,气团内能大量减少,气团温度降低
D.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外界对气团做功,故四周温度降低
15.如图所示,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波源A、B两点沿直线Ox相向传播, t=0时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m/s,则C、E、F、G、D5个质点中( )
![]() |
A.t=0.2s时,只有F点的位移最大
B.t=0.2s时,C、D两点的位移最大
C.t=0.5s时,只有F点的位移最大
D.t=0.5s时,C、F、D三点的位移最大
16.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氢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的是( )
![]() |
17.1961年德国学者约恩孙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用电子束的一系列衍射和干涉实验.其中他做的双缝干涉实验,与托马斯·杨用可见光做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的图样基本相同,这是对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的又一次实验验证.根据德布罗意理论,电子也具有波泣二象性,其德布罗意波长 =h/p,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p为电子的动量.约恩孙实验时用50 kV电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间距为毫米级的双缝上,在与双缝距离约为35 cm的衍射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很小.下面所说的4组方法中,哪些方法一定能使条纹间距变大( )
A.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同时加大双缝间的距离
B.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同时减小双缝间的距离
C.加大双缝间的距离,同时使衍射屏靠近双缝
D.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同时使衍射屏靠近双缝
18.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
B.对物体施一垂直于斜面的力
C.对物体施一竖直向下的力
D.增大斜面倾角
19.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O点的距离为r1、S1到S2间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A. B.
C.
D.
20.如图,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压U,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读数为I,电动机带动一重物匀速上升。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IR
B.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I 2R
C.原线圈中的电流为nI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2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长导轨MM’和NN’之间接有电阻R,导轨左、右两区域分别处在方向相反与轨道垂直的匀强磁场中,方向见图,设左、右区域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1和B2,虚线为两区域的分界线。一根金属棒ab放在导轨上并与其正交,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金属棒在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下,在左面区域中恰好以速度为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若B2=B1时,棒进入右面区域中后先做加速运动,最后以速度v/2作匀速直线运动
B.若B2=B1时,棒进入右面区域中时仍以速度υ作匀速直线运动
a |
b |
R |
D.若B2=2B1时,棒进入右面区域后先做加速运动,最后以速度4υ作匀速运动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九)
第Ⅱ卷
(共10题共174分)
注重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2.(1)(6分)请读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及角分度仪的读数
图7 |
15 |
20 |
5 |
10 |
0 |
0 |
5 |
30 |
45 |
10 |
图8 |
![]() |
图9 |
①图7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②图8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③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的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在这样的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圆弧状的游标尺,如图9所示,读数为
(2)一支小灯泡,标有“3V,0.6w”字样,用右图给出的器材:(电源电动势为E=6.0V,内阻r=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10Ω,电流表有0.6A、3.0A两个量程,电压表有3.0V、15V两个量程)要求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1和不发光时的电阻R2。
①(3分)将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中。
S |
× |
V |
A |
E、r |
②3V;0.6A ③左
23.解析:(1)从开始滑下至d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①
②
由①②得: ③
(2)当以 从b点水平滑出时,运动员做平抛运动落在Q点,如图所示。
设Bq=
,则
④
⑤ 由④⑤得
⑥
⑦
在Q点缓冲后 ⑧
从
⑨
运动员恰从d点滑离轨道应满足: ⑩
由⑨⑩得 即
⑩可见滑板运动员不会从圆弧最高点d滑离轨道。
24.解:小球在离开管之前随管向右以v平动,同时沿管壁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1)设小球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受到的洛伦兹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而 ②
小球飞出管口所有时间为t,则 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解得:t=2s ④
(2)小球飞出管口时沿管壁方向的速度为 ⑤
飞出时的合速度为 ⑥
合速度的方向与x轴夹角为θ, ,θ=45°⑦
又设小球以 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⑧
联立②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⑨
又小球飞出管口时,在x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⑩
如答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在y轴上(图中O点),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35°. 所以,带电小球离开磁场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⑾
(3)小球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⑿
代入数据解得:T=4 S ⒀
所以,带电小球从离开管口到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是: ⒁
25.(1)线框进入磁场前,线框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T,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重力,重物M受到重力和拉力FT。对线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 – mg sinα= ma.
联立解得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M的加速度 =5m/s2
(2)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所以重物受力平衡Mg = FT′,
线框abcd受力平衡FT′= mg sinα FA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 = Bl1v
形成的感应电流 受到的安培力
联立上述各式得,Mg = mg sinα 代入数据解得v=6 m/s
(3)线框abcd进入磁场前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后到运动到gh线,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进磁场前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与重物的加速度相同,为a = 5 m/s2
该阶段运动时间为 进磁场过程中匀速运动时间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线框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仍为a = 5m/s2
解得:t3 =1.2 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所用的时间为t = t1 t2 t3=2.5s
(4)线框ab边运动到gh处的速度v′=v at3 = 6 m/s 5×1.2 m/s=12 m/s
整个运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 = FAl2 =(Mg – mgsinθ)l2 = 9 J
26.(16分)(1)2Fe-4e-=2Fe2 O2 2H2O 4e-=4OH-
(2)FeCl3 3H2O Fe(OH)3(胶体) 3HCl
(3)Fe3O4 8H =Fe2 2Fe3 4H2O (以上各3分) (4)3:4 (4分)
27.(20分)(1)C 2HSO4 CO2↑ 2SO2↑ 2H2O (2分)
无水CuSO4 品红溶液 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检验SO2是否已被除尽 缓冲、防倒吸(各1分)
(2)CO2、SO2 (2分) SO2 (2分)
(3)饱和食盐水 品红溶液 NaBr溶液 NaOH溶液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各1分)
(4)2.408×1023 (2分)
28.(16分)(1)(CH3)2CHCH2COOCH2CH2CH(CH3)2 (3分)醛基(2分)
(2)①②④ (3分) (3)3(2分)
(4)2(CH3)2CHCH2CH2OH O2 2(CH3)2CHCH2CHO 2H2O
(各3分)
29.(14分)(1)774.4kJ/mol (4分)
(2)CH3OH Cr2O72- 8H =CO2↑ 2Cr3 6H2O,(3分)
Cr2O72- 6Fe2 14H =2Cr3 6Fe3 7H2O (3分) 8%(4分)
30、11分(一)⑴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突触前膜 ④突触后膜
⑵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随Ach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⑶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二)(1)神经中枢
(2)精细复杂
(3)倒置 (4)中心前回;交叉(或对侧)
31.(一)⑴22064 ⑵感应、反应、效应 ⑶效应B细胞 组织胺
(二)(共20分)
答案(1)用遗传图解解释Morgan的实验结果(4分)
P XbY(白眼♂)×XBXB(红眼♀) ↓ F XBY(红眼♂) XBXb(红眼♀) |
P XbXb(白眼♀)×XBY(红眼♂) ↓ F XbY(白眼♂) XBXb(红眼♀) |
配子和子代 ↓
精子
卵
XB
Y
XbXb
XBXbXb(致死)
XbXbY(白眼♀,可育,例外)
O(无X)
XBO(红眼♂,不育,例外)
YO(致死)
说明:在XbXb(白眼♀)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中,或进入到极体中,因而产生含两个X染色体的卵细胞(XX)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O),分别与XBY(红眼♂)产生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了例外子代。
(3)设计实验:(画线部分为记分点)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例外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取其身体上生长旺盛的部位,提取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经固定染色后,制成有丝分裂装片。(3分)第二步:将上述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找到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检测其性染色体的组成。(2分)
预期结果:例外白眼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有三条,分别是XXY,例外红眼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2分)
结论: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眼色基因的行为与性染色体的行为一致:眼色基因随性染色体的不分离而不分离,因此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上述解释(第2问)是正确的。(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