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有同学认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着不合理因素,请分析指出(任答两点): ① ② Ⅱ.下图甲是高一课本65页“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有人对该实验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①按下图乙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下注射器并集满Cl2;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1~2min后,再移开酒精灯。迅速将注射针插入石英玻璃管内,并将Cl2缓缓推入玻璃管中; ④拔出针头,再用同样方法快速向玻璃管中推入空气。请回答: (1)步骤③中,移开酒精灯、推入Cl2时,观察到铜丝继续保持红热状诚,由此可判定,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步骤④完成后,发现具支试管中的蒸馏水变为蓝绿色。此时缓缓拉动针栓,使少量NaOH溶液吸入具支试管中,看到试管中有 色的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方程式为 。 (3)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其优点为 。 28.(18分)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使有机物分子中相关原子或原 子团的反应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 (1)同样以羟基(—OH)为官能团,乙醇为中性,苯酚却表现出弱酸性。请你另举一例,说明基团之间相互作用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2)实验表明,丙酸分子中“—CH2—”上的碳氢键因与“—COOH”相邻,反应活性明显增强,比如,在红磷存在时,丙酸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溴丙酸(CH3CHBrCO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含有“—C ①A的结构简式为 ; 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②C→D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D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字母代号)。 a. 水解反应 b. 消去反应 c. 银镜反应 d. 酯化反应 e. 加成反应 f. 还原反应 g. 氧化反应 ④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C≡C—、—COOH两种官能团、且分子结构中含一 个甲基的有机物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 29.(10分)标准状况下,5.6L CO、CO2、HCH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5g。将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CuO、浓硫酸和碱石灰,使反应充分。 (1)已知HCHO与灼热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原混合气体中,CO、CO2、HCHO的体积比可能为 (填字母代号)。 A.1:1:1 B.7:1:8 C.14:2:9 D.7:11:18 (3)欲进一步确定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只需确定下列数据中的一项就能达到目的。这(些)数据是 (填代号)。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ρg·cm—3 ②浓硫酸的增重m1 g ③碱石灰的增重m2 g ④CuO质量的减小m3 g (4)根据(3)的判定结果,写出一个原混合气体中的HCHO体积分数的计算式: 。 30.(22分)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用字母表示)
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右图中 对应的营养级中。 (3)有人认为“第二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它所 同化的总能量是其吃掉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全 部化学能”。这种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 (4)假如该生态系统是一片闲散地,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对此地的部分植物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的常用方法是 。
|
种名
| 01
| 02
| 03
| 04
| 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蒲公英
| 3.2
| 2.8
| 1.7
| 1.3
| 0.6 |
(5)课外小组同学还发现生长在向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
①请你给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
②猜测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蒲公英的叶形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
假设二:蒲公英的叶形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
假设三: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
。
31.(20分)
Ⅰ.(10分)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现有纯种的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
花腋生、矮茎花顶生的四种类型的豌豆。已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显性。若要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织定律,实验步骤如下:
(1)选择表现型为 的豌豆作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为 .
(2)让子一代和表现型为 的类型杂交。若其后代有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则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Ⅱ.(10分)为验证“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
生长素可阻叶柄脱落”的结论。某同学设计了
一个实验方案。他的实验步骤为:取两株生长
良好的植物,均去掉顶芽,其中第一株再去掉
幼叶的叶片,另一株不做处理(如右图所示);
培养并观察比较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1)实验设计中均去掉顶芽的目的是
。
(2)该同学的实验步骤有不严密之处,还不足以验证该结论,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
参考答案
生物部分(72分)
一、1.B 2.C 3.D 4.A 5.C
二、30.(22分)
(1)(4分)CO2 B
(2)(如右图)(2分)
(3)不对(1分)原因:首先,第二营养
是初级消费者;其次,动物摄入的有机
物中的化学能并未全部同化为自身的化
学能,其中一部分能量随粪便排出体外。(2分)
(4)样方法(或取样调查法)(2分)
(见右图)(2分)
(5)①取向阳处的蒲公英的直根随机
平分为A、B两组,分别在向阳处
和荫蔽处种植;另取荫蔽处的蒲公
英的直根随机平分为C、D两组,分
别种植在向阳处和荫蔽处。观察叶形。
(3分)
②假设一结果:A、C两组均为阳生叶,
B、D两组均为阴生叶(2分)
假设二结果:A、B两组均为阳生叶,
C、D两组均为阴生叶(2分)
假设三结果:A组为阳生叶,D组为阴生叶,B、C两组叶形介于阳生叶和阴生叶
之间(2分)
31.(20分)
I.(10分)
(1)纯种高茎花腋生和纯种矮茎花顶生(或纯种高茎花顶生和纯种矮茎花腋生)(2分)
高茎花腋生(2分)
(2)矮茎花顶生(2分) 4种(2分) 1:1:1:1(2分)
II.(10分)
(1)排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2)第一步: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3组植物,均去掉顶芽。(2分)
第二步:第一组去掉幼叶的叶片,并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第
二组去掉幼叶,但不涂生长素,第三组不作任何处理。(4分)
第三步: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比较幼叶叶柄的脱落落情况。(2分)
化学部分(108分)
6.B 7.C 8. C 9. B 10.A 11.C 12.D 13.A
26.(16分)
(1) (1分);HNO3(1分)
催化剂 △ |
![]() |
4NH3 5O2 4NO 6H2O(3分)
高温 |
(2)H2SO4(1分);4FeS2 11O2 2Fe2O3 8SO2(3分)
催化剂、加热(2分);第四面期第Ⅷ族(2分)
175℃ |
I.(1)H2C2O4·2H2O 3H2O CO↑ CO2↑(3分)
(2)CO2(1分)
(3)①草酸晶体在未达分解温度之前已熔化成液体而流出,使实验难以进行。(2分)
②CO会污染空气,而该装置未考虑尾气处理。(2分)
(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II.产生棕黄色的烟;(1分)
(1)放热(1分);
(2)蓝(1分);Cu2 2OH-====Cu(OH)2↓(3分)
(3)防止了氯气、氯化铜颗粒逸散到空气中所带来的污染(2分)。
28.(18分)
红磷 |
(2)CH3CH2COOH Br2 CH3CHBrCOOH HBr(2分)
(3)① (2分);羟基、醛基、羟基(3分)
|
③a (2分)
④3 (2分)
CH3C≡CCH2COOH、CH3CH2C≡CCOOH、CH≡CCH(CH3)COOH(任写一个,2分)
△ |
(1)2CuO HCHO 2Cu CO2 H2O(2分)
(2)B、C(2分)
(3)②或④(答出一个得1分,答全得3分)
(4)
物理部分(120分)
二、选择题(6分×8=48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C
AD
AB
BCD
C
D
ABD
22.(17分)
(1)1.24(5分)
(2)① 4000Ω(4分) ②如图所示(共8分,每图4分,图中有一处错误得0分)
以下各题仅提供一种解法,其它解法正确可参照给分
23.(16分)
解:(1)当CD运动到最大速度后,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CD上感应电动势
……………………………………………………………………(2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通过CD的感应电流 …………………(2分)
此 时CD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 ……………………(2分)
联立解得 ……………………………………(2分)
(2)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
…………………………………………………(2分)
(3)当CD运动到最大速度的 时,感应电动势为
,…………(2分)
通过CD的感应电流 ,…………………………………………(2分)
CD的加速度 ………………………(2分)
24.(19分)
解:(1)对于B,在未离开A时,其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3分)
B从A上掉下后,B在桌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2分)
设B从A上掉下时,其速度为v,则由题给条件应有:
………………………………………………………………(2分)
代入s及a1、a2的值解得:v=2m/s…………………………………………(2分)
则自A开始运动至B从A上掉下的这一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1、B减速运动
到桌边经历时间为t2,则 ………………(2分)
故B运动的时间是:t=t1 t2=3s…………………………………………(2分)
(2)设自A开始运动至B从A上掉下的这一过程中,B的位移为s1B、A的位移为s1A,则: =2m
s1A=(l-s) s1B=2m 2m=4m
以aA表示这段时间内A的加速度,则有 ………………(2分)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应有F-μ1mg-μ2(M m)g=MaA………………(2分)
代入数据解得F=26N……………………………………………………(2分)
25.(20分)
解:(1)质子运动的轨迹半径 ,洛沦兹力提供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几心力
,联立解得
…………………………(6分)
(2)质子的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2分)
质子每次经过原点的时间分别为:
……(2分)
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由于它与质子在
坐标原点相遇,所以每次α粒子经过原点的时间分别为:
……,………………(2分)
其运动轨迹相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
……,………………(2分)
α粒子在t1、t3……时间经过坐标原点的入射方向与y轴正向偏右成45°角,而在t2、t4……时间经过坐标原点的入射方向与y轴正向成135°角,轨迹半径为 ………………………………………………(2分)
洛仑兹力提供α粒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 …………(2分)
联立解得: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