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综合测试五
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某种病毒疫苗,可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灭活得到
B.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使其丧失毒性,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感染麻风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3.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假如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假如该图表示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
C.假如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D.假如该图中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4.关于下图及其表述的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曲线表示玉米离体叶片光下利用14CO2进行光合作用时14C含量变化的情况
B.图b曲线表示酵母菌随氧气浓度增加产生CO2的浓度变化的情况
C.图c曲线表示生态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
D.图d曲线表示小鼠由30℃→10℃环境耗氧气量变化情况
5.将肺炎双球菌放在一固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c点时添加青霉素),结果见右图。下列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菌体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
B.b—c段细菌与无机环境的斗争最激烈
C.c—d段种群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增大
D.f点的变化说明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A.用50mL 8mol/L的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C.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
D.在5×107 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7.在4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O2、CO、CO2四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体积和密度都相同时,压强最小的是
A.O2 B.N2 C.CO2 D.CO
8,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
的污染。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研制水溶剂涂料替代有机溶剂涂料
B.用可降解塑料生产包装盒或快餐盒
C.用反应Cu+2H2SO4 CuSO4+SO2+2H2O
D.用反应2CH2=CH2+O2 SHAPE \* MERGEFORMAT
制备环氧乙烷
2N2(g) 3H2(g) 2NH3(g);△H<0 |
0.30
0.20
0.18
0.10
0.08
0 |
CO(g) H2O(g) CO2(g) H2(g);
△H=—43kJ/mol |
9. 化学式为C10H14Cl2O2的某链状有机物可与钠作用生成H2,若该分子中不含碳碳三键,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一分子含两个碳碳双键
B. 该有机物一分子含三个碳碳双键
C. 1mol该有机物与钠完全反应一定产生1mol H2
D. 该有机物一定能发生酯化反应
10一种酸溶液甲和一种碱溶液乙,若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为一元弱酸溶液,乙为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前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甲为一元弱酸溶液,乙为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前溶液甲的c(H )与溶液乙的c(OH-)相等
C、甲为一元强酸溶液,乙为二元强碱溶液,反应前甲、乙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
D、甲为强酸溶液,乙为弱碱溶液,反应前溶液甲的c(H )和溶液乙的c(OH-)相等
11,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一种制备Na2FeO4
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表
示,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和还原剂
B.O2是氧化产物
C.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有2 FeSO4参加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
12.“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其中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重要举措之一。以下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
 
①利尿酸 ②兴奋剂X
则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尿酸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六个峰
B.1 mol兴奋剂X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 mol Br2
C.两种兴奋剂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两种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13.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
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D.Ⅲ在10L容器、850℃时反应,由图知,到4min时,反应放出51.6kJ的热量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小颗粒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B.分子势能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若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一定质量气体温度升高、压强降低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15.如图所示,A、B、C为等腰棱镜,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AB边射入棱镜,两束光在AB面上入射点到D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定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光速大于b光光速 B.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
C.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大于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
D.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
16.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形上A质点的振动图
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信息可知( )
A.这列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www.ks5u.comB.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
C.从该时刻算起,再经过 ,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cm
D.从该时刻算起,质点P将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
17.如图所示,MN是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仅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
粒子,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D.带电粒子从a到b 过程中动量大小逐渐减小
D.金属杆两次通过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时电阻R的热功率相同
18.将月球.地球同步卫星及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三者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都只受万有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B.月球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地球同步卫星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相同
D.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心的线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相对地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19.用粒子轰击 时,得到 ,同时放出一种粒子,关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它来自于原子核 B.它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C.它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 D.它是一种频率很高的光子
20.如图所示,物块B的质量为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A
质量为 ,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A、B间固定一轻弹簧,在水平
推力F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B.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推力F做的功总等于AB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若撤去力F,则撤去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一定减小
D.撤去力F后,AB系统动量守恒
21.如图甲所示,空间中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
甲中由B到C),电场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在t=1 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
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 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
度v0射出,射出的粒子均能击中C点,若AB=BC=l,粒子由A运动到C的时间均小于1 s. 不
计粒子重力、空气阻力及电磁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大小的比值为E0/B0=2v0
C.第一个粒子由A运动到C所经历的时间
D.第二个粒子到达C点的动能等于第一个粒子到达C点的动能
22.(18分)
(1)(6分)在所做的中学物理学生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应从摆球摆到最高位置开始计时,并数零
B.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必须用天平测量重锤质量
C.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必须使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
D.欧姆表测电阻时,若指针指向表盘“ ”四周,为减小测量误差,应换倍率
更大的档测量
(2)(12分)某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一节干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约0.5 )
B.一块电压表V(量程0~1V,内阻约 )
C.一块电流表 (量程 ,内阻在 之间)
D.一个定值电阻 ( ,答应的最大电流为 )
E.一个滑动变阻器R(最大电阻 ,答应的最大电流为1A)
F.一个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为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某同学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了一种利用伏安法进行测量的较为合理的电路,并在实验中正确操作,测出了多组数据,作出了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的关系图线(见图甲)。
①请你根据提供的器材和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需标注各元件的符号);
②该同学测出的 的内阻 。
0.72
0.64
0.56
0.48
0.40
0.32 |
23.(14分)“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 ,返回时到达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24.(18分)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
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斜面倾角为30°. 有一带电的物体P静止于斜面顶端且P对斜面无压力,若给物体P一瞬时
冲量,使其获得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向右抛出,同时另有一不带电的物体Q从A处由静止开始
沿斜面滑下(P、Q均可视为质点),P、Q二物体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一段时间后,
物体P恰好与斜面上的物体Q相遇,且相遇时物体P的速度方向与其水平初速度方向的夹角
为60°.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求:
(1)P、Q相遇所需的时间;
(2)物体P在斜面顶端受到瞬时冲量后所获得的初速度的大小。
25.(2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A(可看作质点),开始放在长木板B的左端,
B的质量为m= ,长木板B可在水平面上无摩擦滑动。两端各有一固定竖直挡板M、N,现
A、B以相同速度 向左运动并与挡板M发生
碰撞。B与M碰后速度立即变为0,但不与M粘结;
A与M碰后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接着返回向N板运动,且在与N板碰撞之前,A、B能达共同速度.在长木板B即将与档板N碰前,立即将A锁定于长木板B上,使长木板B与档板N碰后,A、B一并原速反向. B与档板N碰后,立即解除对A的锁定(锁定和解除锁定过程均无机械能损失)。以后A、B若与M、N档板碰撞,其过程同前。A、B之间动摩擦因数 。求:
(1)在与N板发生第一次碰撞之前A相对于B向右滑行距离 是多少?
(2)A与档板M发生第二次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3)A和B最终停在何处?A、B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6,新装修的居室中如使用的建筑及装璜材料不当,常含有较多的空气污染物,如甲醛、苯、
氨、氡等。学好化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能设法减少居室内的空气
污染,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⑴苯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氡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提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甲醛(结构式为 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但不能在水中电离,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而KMnO4则被还原为Mn2+。
①你解释甲醛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对教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进行测定,假如你参与该研究课题,你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该小组同学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来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他们认为配制的KMnO4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
你写出甲醛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7.下面是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有些物质己省略),其中A为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D是一种含氧的化合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C的式量为78,则对C的结构、性质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 B.具有强的氧化性
C.晶体存在离子键与非极性键 D.与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触时,只能使试纸变蓝色
(2)A的原子结构简图______________,H的电子式___________,E的结构式_________
(3)若C也是含氧化合物且氧为18O时,写出C与D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另一产物(D以外)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4)当A量较少时,I不可能是____________
A.H2O B.NaCl(aq) C.NaOH(aq) D.CuCl2
(5)若没有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的限制,则E、I还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8,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 (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③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均填编号)
④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聚,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
。
⑤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
。
29,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破裂的小瓶中渗漏出一未知有机物A,有催泪作用。经分析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该化合物中除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一种卤族元素,且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甲基。化合物A—F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1molC与足量的新制Cu(OH)2溶液反应可生成1molD和1molCu2O,B1和B2均为较稳定的化合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已知(1) 
(2)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C=C=C—)不稳定。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B1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的符合含有三个甲基、能发生酯化反应、-OH、-Br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共有__________种。
30.(22分)为了探究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某生物学研究小组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用具:培养皿、量筒、直尺、培养液(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已切去尖端的某种植物的胚根和胚芽各50条(初始长度均为10mm)。
实验数据: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 |
蒸馏水 |
10-12 |
10-11 |
10-10 |
10-9 |
10-8 |
10-7 |
10-6 |
10-5 |
10-4 |
3天后的
平均长度(mm) |
胚芽 |
12.3 |
12.3 |
12.7 |
13.5 |
14.7 |
16.0 |
15.1 |
12.2 |
10.8 |
10.0 |
胚根 |
11.3 |
12.1 |
12.7 |
13.6 |
12.6 |
12.0 |
10.9 |
10.0 |
10.0 |
10.0 |
(1)写出实验步骤的第二步和第四步。
第一步,取20套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1、A2、A3….A10和a1、a2、a3……a10。在上述培养皿中均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培养液,然后再在上述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浓度为10—13moI/L、10—12mol/L、……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将上述培养皿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
(2)将本研究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坐标图。
(3)根据本研究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① 。
② 。
③ 。
(4)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切去胚根和胚芽的尖端?
31.(2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影响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闭的玻璃钟罩中放一株玉米幼苗和C02缓冲液(使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恒定),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中的A曲线所示。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据图回答:
(1)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甲装置中的液滴将 (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原因是 。
(2)为减小因物理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对照组钟罩中应放置哪些物品?
(3)由图乙判定,当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玉米幼苗和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A1、B1的大小及其有机物合成速率A2、B2的大小,其结果应分别 , 。
(4) 由图乙可知,假设玉米幼苗在光照强度为20干勒克斯时的呼吸商(呼吸作用时放出C02与吸收02的比值)为0.8,那么玉米幼苗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02外,还需从外界吸收_____毫升C02。
(5)将玉米苗栽培在含有14C02空气环境中培养,羊摄食后在其体内发现了一些含有14C的丙氨酸。分析在整个过程中14C示踪的生理过程及这些丙氨酸分子可能的去路,完成下面问题。(10分)
1) 图中A、E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①②⑥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③④⑤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物质F与过程③的相互关系: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参考答案
1—5 CCBBC
30、 (1) (6分)(每步各3分)
第二步:将50条已切去尖端的胚根及胚芽随机分为10组,同时分别加入上述培养皿中。
第四步:3天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每组培养皿中各条胚根的长度,并求各组的平均值。
(2)(4分)(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正确,即坐标轴标记正确2分,数据转换正确2分)
(3)(9分,以下四点,任意答出其中三点为满分,每点3分)
①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②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③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芽;
④胚根和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和10—8mol/L
(4)(3分)避免胚根和胚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的影响(或:因为胚根和胚芽自身能产生生长素)
31、1—4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向右移动,植物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吸收C02,C02由缓冲液提供,气体体积增大
(2)死掉的植株,缓冲液(3)160(4)Al=Bl,A2>B2
第5小题每空1分
(5)
1)淀粉,脂肪
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核糖体
3)消化、氨基转换、脱氨基
4)F为③过程提供酶,③为合成F提供原料
物理参考答案
14.D 15.C 16.BC 17.A 18 BC 19. D 20.A 21.ABC 22.(1) C (6分)
(2)①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9分)
②mA表内阻RA= 80 。(78Ω~82Ω均算正确)(3分)
23.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t =v /a1=1s , s1= v t /2=2m,
减速阶段:t3=v /a2=0.5s s3= v t3/2=1m,
匀速阶段:t2=[L-( s1 s3)]/ v =1.75s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t4=v /a1=1s , s4= v t4/2=2m, 匀速阶段:t5=(L- s4)/ v =2s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t = t t2 t3 t4 t5=6.25s
24.(18分)
解:(1)物体P静止时对斜面无压力 ①
P获得水平分速度后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
③ ④
(2)在时间t内,Q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
P做匀速圆周运动 ⑥ 由几何关系知R=S ⑦
由①④⑤⑥⑦可解得
25.(22分)
解:(1)设A与M板第一次碰撞 后速度为 ,依题意 ①
设与N板发生第一次碰前,A、B共同速度为v1,则A、B与M板碰后到A、B第一次达共同速度过程中 ②
③
由①②③解得 ④
(2)B与N板碰后,A、B获得左向速度 ,B第二次与M碰后,B速度立即为零,A在B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到达B板左端速度为 ⑤
代入数据解得 故A第二次与M板碰后速度大小为
(3)A与档板M第二次碰后向N运动达共同速度过程中
⑥ ⑦
由⑥⑦解得 设A与档板N第三次碰前速度为
⑧
A与档板N第三次碰后达共同速度过程中
⑨
⑩
由⑧⑨⑩解得
依次类推
∴
故A和B最终停在档板M处,A在长木板B上通过的总路程为13.5m
化学参考答案
6B 7C 8C 9D 10B 11D 12C 13D
26,(15分 )⑴平面正六这形 2分 2 8 18 32 18 8 2分
⑵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装潢材料或其他积极的合理化建议)2分
⑶① 甲醛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2 分
②用注射器收集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2分
③ 空气中甲醛含量很小 2 5CH2O+4MnO4-+12H+=4Mn2++5CO2+11H2O 3分
27,(15分 )(1) D(2分) (2) 、 H-O-H或 (3分)
(3)2Na218O2 2CO2=2Na2CO2·18O 18O2、36g/mol,(3分)
(4)D (2分) (5)盐酸或SO3、氯气或硫酸(2分)
28,(15分)①MnO2+4H++2Cl- Mn2++Cl2↑+2H2O 3分
②ABE 3分 ③Ⅰ、Ⅱ、Ⅲ 3分
④取适量该白色固体与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另取适量该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4分
⑤可将尾气通过装有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再排空 2分
29(15分)(1)碳碳双键( )、溴原子(-Br) (2分) 80(2分)
(2)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分)
(3) (各2分)
(4)OHCCH2CHBrCH2COCH3 2Cu(OH)2 HOOCCH2CHBrCH2COCH3 2H2O(2分)
(5)2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