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题我主要说北京的试卷。应该说还是以稳定为主要特征,跟去年基本上是持平的。整个试卷结构和试卷难易比例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另外,在高考考纲说明里,比如试题内容以高中物理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这个精神基本上也没有变。总体情况是比较平稳。学生感觉自己的复习挺到位的,考完以后觉得考得不错。 今年北京试卷之所以说它稳定,它把考试说明上的命题要求体现的非常好。命题指导思想当中有这样两条,一条是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考试,特别是高考,试题本身就是一个载体,实际上是通过这个载体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以下几点可以体现这一条,内容特别贴近教学大纲。比如第22题,它是一个导线框,沿着数值下落,经过一个有机磁场。这个就是来源于人教版的原教材,以那个题为原型做了一些改编。这类题的情景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综合了很多知识点。再如实验题,就是第21题,它考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示波器,一个是弹簧伸长和弹簧关系的探究。这个都是课本和考试说明指定的实验内容。这些题都离不开课本、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这两个实验题考到了考试说明中的五个会、三个运用,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处理实验数据等等。
我感觉大部分题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模型,出题人并没有回避学生熟悉的物理模型,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比如第20题,是选择题的最后一题。这个题是选择题当中比较难的一个题,它难不是难在这个题比较怪、比较偏,其实情景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是问题的设问角度比较新颖,它突出的是方法和能力考察,不需要你做特别烦琐的计算,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基本上他们都不会算,但是这个题设问的角度是说你可以从其他角度对问题的合理性作出分析和判断,它给出一个结果的数学表达式,又给出一个纯数学的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常识半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作出判断,这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个比较成熟的物理学家如果要探究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从定性或者半定量的角度入手分析,他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像数量级、量纲分析、对称性分析或者说从一些特例和极限情况去分析。在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理解和判断之后,然后再去研究一些细节问题,这往往是研究一个物理问题对人的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方法。在去年的试题里边也曾有类似这样的题,但今年这个题又一次考察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比去年题的要求又高了一些。今年有一些估算的题,都考察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整个试卷计算量不大,我的很多学生跟我讲,今年这个卷子比起去年的卷子来说计算量小多了,但更多的是突出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分析的考察。这是今年的一个特点。全国卷估算的题也是一个特色,这是今年高考很突出的地方。
另一条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条应该说体现的也非常好。第17题是以“嫦娥一号”为背景,考察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它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相对于去年的第15题而言,它设问的点就多了,思维量有所增加,但是去年那个题是一个定量的计算,今年问的点比较多,对若干个问题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量有所减少,思维量更突出物理量内在联系的分析和思考。
08物理试题计算量减少 对思维要求更高 突出物理思想
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跟去年的题相比,难易程度差不多,只是每年有不同的特点,今年计算量少,但对思维要求更高一些,从整体难度上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联系实际的题,除了“嫦娥一号”,还有一个就是新能源--风能,有一道题是以风能为背景,现在比较强调清洁能源。这个题的设问是从易到难,重点考察了联系实际,分析物理过程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比如第一问只涉及风力发电后面的过程,就是送电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学生都可以答。第二问涉及到风轮机接受风能的部分,在这部分就需要对空气的流体要会建模,找出单位时间,流向风能机的最大风能,这个就是考察学生建模能力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问又有一个比较开放式的问题,就是你要是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怎么提高风轮机单位接受风能采取的措施,要把这个问题答好了,要在你做好第二问为前提。
从去年开始或者说从新课标实施以后,高考里面就开始考察建模,这类题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像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更突出的是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就是物理的味道更浓,而不是说这个题让你使劲的算,特别难算。难点是在物理思维上,而不是烦琐的计算上。
比如最后一道题,一般都是压轴题,算是比较难的题。今年这个题跟以往年不太一样,它的情景是特别熟悉的,但是它把一个平抛运动和另外一个在轨道上运动,轨道上运动又和平抛运动有一个结合,考虑在同一点的比较动量大小。这两个运动学生单独看都很熟悉,但是这个题的考点是考你找它们之间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比如说同一时间内,位移一样不一样,到达同一地方的速度一样不一样,如果找准了关联点,这个题就会很好的计算出来。今年题的特点就是看着都很熟悉,但得分也不那么容易,还是突出能力考察。
比如在选择题里,第20题比较难一些,它对考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还有就是估算的题,我们的学生有时候不太注意物理量的数量级,它对数量级这个东西不是特别关注,你估算错了,没有对数量级的直觉,可能就做不出来。还有最后一道题,特别是最后一问,要求你要找到那个关联点,这个关联点找到了,后边的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但是在这点上也是一个难点。还有就是第23题风能的那道题,需要建模的。这部分题对学生来说是一定的难点。还有就是实验题,其中一个是示波器的使用,现在教学当中大家也都比较注意,以前高考考实验,我们只能纸笔测试,所以不太重视实验的操作训练,比如高三复习时,大家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很少去实验室去。但是这里边涉及到示波器调节、使用的问题,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平时这个东西做的比较少,就忽略了这个,也许会答的不好。实验题在高考当中历来是失分比较多的地方,今年实验题考的还比较平稳,没有特别难,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不太重视这个,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失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