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经常碰见的这样两个问题: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我们的教师往往在赛课、评课时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都与我们日常上课的有所区别,如果把赛课、评课的模式搬到日常教学中的话,我们化学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我们常遇见的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有如下的一些方法:
一、明确教师、学生各自的地位。
我们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但不是主角。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了主角的位子上,把我们真正的主角――学生变成了配角。课堂就是很枯燥与乏味的模式:讲书本、抄笔记、背公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僵化,学习乏味。我们做为教学的导演,不能忽略主角的最终要考试的现实,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例如,我们在讲解《水的净化》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哪些方法净水,这样课堂就比较活跃了,而且记忆深刻。
二、“授之以渔”。
这是一句老话了,我们教师几乎都知道该““授之以渔”,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是对教学的高要求。初中化学教学时常有教师要求学生背书,这是一个得分有效的方法,可是这种学生就不是学习理科的材料了,严格说是毁了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为何不把这个模式改一下呢?“记牢、活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后者,加强灵活运用训练。例如,《离子》教学中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我们完全不必要让学生背太多的规则,只需要让学生动手画图,在画图中升华对规则的认识。还有就是我们的化学式书写时,有很多的读法与写法规则,要是让学生背诵的话就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每一类写出一个,读出一个,让学生类推记忆。辅之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认识。
三、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有所获。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明白,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选择练习时就应该从这一点出发,讲解知识点时,注意难度的把握,让学生都有“甜头”可尝。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有了学习的信心,思维就会得到锻炼,积极性也就提高了,那自然就会爱上化学课。
四、联系生活、学有所用。
学生学习时 常会问 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学来有什么用? 许多 老 师 教授课程时几乎都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更有回避的。就是这个问题成了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病根,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就让学生难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然有些教师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难题,可是这太空洞了。我在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拿生活的事件回答他们。“为什么学化学?”,我的回答就是“保命”,许多安全事故就是化学操作失误造成的。例举这些例子,生动有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就把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了。我们备课时多收集一些与我们所讲内容有关的事例,先讲现象,再讲本质,这就避免了教学的枯燥,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化学是一门以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虽说我们的理论是客观实际的、要求准确,可是我们可以让那些必须接受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校是一个获得知识的地方,把以前“灌”知识的地方变为让学生来“抽”知识的地方。这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就要把讲台变为一个舞台,展现我们的知识与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