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北京市化学中考说明》中的要求
|
查询化九年上练习的详细结果
|
《北京市化学中考说明》中的要求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目标层次 |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提出问题、调查与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反思与评价等阶段。 |
★★ |
科 学 探 究 |
1.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
★★★ |
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 |
★★★ |
3.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 |
★★★ |
4.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
★★★ |
5.评价化学实验方案。 |
★★★ |
6.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 |
7.准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
★★★ |
8.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
★★★ | 重要知识点梳理: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应该经历提出问题、查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等阶段,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等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问题、探究过程、现象和结论。 例如:实验现象的记录。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确定观察目标,(1)变化前:装置特点、仪器名称、反应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和类别,(2)变化中: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产生现象,(3)变化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方法。然后使用科学性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防止以结论代替现象。 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变化前:镁条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变化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在火焰上方有白烟,并放出热量;变化后: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物质。 实验现象归纳: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产生少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再例如:检验物质的实验方案的描述 在检验物质时,必须要写出检验的步骤、产生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必要时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在叙述检验过程中,不能把被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质来叙述,必须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是什么物质。操作时,被检验的物质如果是固体物质,应取少量配成溶液,如果是溶液,应该分别取少量,根据检验方案进行实验。在鉴定物质时,必须把物质中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在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物质为可知,不必再做实验。
2.能够对实验现象、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分析,并得出结论。
3.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例如:鉴别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是多种无色溶液,应先将各物质分门别类,如果其中有酸、碱、盐、水等,鉴别时使用的试剂及顺序应如下考虑: 首先:选指示剂,一般考虑用紫色石蕊试液。它可以将被检验溶液分为酸,碱,中性溶液; 第二步:考虑用盐酸。它能帮助先行检验出碳酸盐; 第三步:考虑用氯化钡或硝酸钡试液。它能检验出硫酸及硫酸盐; 第四步:考虑用硝酸银溶液,它能检验出盐酸或氯化物。 (注意:上述第三步和第四步在北京市中考说明中已经不作要求)
4.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对猜想或假设作出论证。 例如应用实验药品、仪器、装置的选择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以实验室制取气体为例: 一般讲,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可以分为两部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现以氧气的制取为例进行讨论。从气体的发生装置看,用于制氧气的药品是固态高锰酸钾,反应的条件是酒精灯加热。因此,从热源看,应有酒精灯;从容器看,考虑到生成的气体还要收集,应选用试管盛放药品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要固定,还应选用铁架台和铁夹。 从气体的收集装置看,如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用排水集气法,选用的仪器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如气体可溶于水,一般选用向上或向下排气集气法,选用的仪器是集气瓶、玻璃片。从气体的发生装置到收集装置还应有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至此,完成了实验室制氧气的仪器的选择。
5.能从原理是否可行、操作是否简便、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等角度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原理是否可行一般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②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要有环保意识,即避免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要有安全意识,即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要安全可靠; ③可行性: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2)操作是否简便要求操作尽可能简单易行,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要求有成本核算意识,应尽量选择便宜、易得的药品和简单的仪器,避免出现使用较贵、稀少的药品制备便宜、常见的物质,例如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化钠。
【例题解析】 1.小军见到一种“化学爆竹”(见右图),只要用手拍打锡纸袋,掷在地上,锡纸袋随后会突然爆开并伴随响声。他认为,这是锡纸袋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造成的,于是想探究锡纸袋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袋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例如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个未用过的锡纸袋,内有一小包无色液体和一些白色固体。
(1)猜想:无色液体为酸。 验证: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水和该无色液体,各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遇该无色液体变红。 实验的初步结论:无色液体为酸。 小军取两支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白色固体为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 验证: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的初步结论:白色固体不是碳酸钙,可能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小军为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继续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
10℃ |
20℃ |
30℃ |
40℃ |
Na2CO3 |
12.5 g |
21.5 g |
39.7 g |
49.0 g |
NaHCO3 |
8.1 g |
9.6 g |
11.1 g |
12.7 g | 根据上表数据,检验该白色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通过该探究实验你还想学习的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以“化学爆竹”为背景,对爆竹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本题考查了制取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探究的过程、分析实验目的、对比实验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入手,考查了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鉴别、依据提供的不同温度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数据,利用两者溶解度的不同,采取开放的形式区别两种物质。 解此类题的一般思路为:(1)明确实验目的,明解实验要做什么,这是解题的关键;(2)要把握实现实验目的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3)结合题目给定的药品以及试题中一些隐含的信息,设计实验步骤。 本题共有8个空,第4 ~ 6空考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实验鉴别,依据所学知识,可以采取向白色固体中加入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再对产生的气体进行鉴别。由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再可对二氧化碳进行鉴别即可鉴别是否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第四空的答案形式有:稀盐酸、稀硫酸、醋酸、上述的无色液体等。第五问和第六问答案有几种形式:①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③ 在导气管口放置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 本题第7空难度最大,要求根据不同温度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数据,区别这两种物质。答题时要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实验操作、正确描述现象和实验结论五个方面解答试题,缺一不可。由于本空是答全五点且描述正确才能得分,显然是对高水平学生的检测,因此只有少数学生得分是很正常的。对于实验反思鼓励同学们要围绕实验目的来思考,不脱离“该探究实验”,还应该是想其它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答案: 【查阅资料】 ① 2H2O2 2H2O + O2↑ ②Mg + H2SO4 === MgSO4 + H2↑ 【猜想与验证】(1)作空白实验,进行对比 (2)①稀盐酸 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法:2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11 g该白色固体,充分溶解后,若有白色固体剩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反思】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差异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MnO2粉末用量(克)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所用时间(秒) |
17 |
8 |
7 |
5 |
4 |
3 |
2 |
2 |
2 |
2 |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1% |
3%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MnO2粉末用量(克)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
660 |
220 |
205 |
80 |
25 |
9 |
4 |
3 |
反应后液体温度(℃) |
24 |
34 |
39 |
56 |
65 |
67 |
69 |
70 |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对探究性实验事实进行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最典型例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探究性实验的事实,并对实验事实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应用结论分析解释现象,说明问题。本题通过对实验(1)、(2)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正确的结论:MnO2的用量对双氧水分解反应的速率有影响,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双氧水分解反应的速率也有影响,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由(2)中所提供的反应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还,双氧水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对于(3),借助(1)与(2)的实验事实的启发、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可大胆的提出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MnO2颗粒大小可能对反应有影响、环境温度可能对反应有影响、气压可能对反应有影响、实验时是否振荡可能对反应有影响等等。 答案: 2H2O2 2H2O + O2↑ (1)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2)有影响。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放热。 (3)MnO2颗粒大小、环境温度、气压、是否振荡等,合理答案均可。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化九年上练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北京市化学中考说明》中的要求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化学复习资料——探究题汇编答案 |
下一篇文章: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