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化学 >> 九年级下学期 >> 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练习 >> 正文

 

[组图]化  学  试  题

查询化九年上练习的详细结果

化  学  试  题
(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I卷  选择题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发射航天飞机   水车汲水灌溉     太阳能供      热核能发电
       A         B          C          D
  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早已熟悉的空气和水,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是
  A.氧化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人们晚上走在都市的街道上常常看见一些闪烁的霓虹灯,一般在灯泡中充入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密度   B.溶解性  C.氧化性     D.硬度

  6.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和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7.对试管中的固体物质进行加热时,有时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某学生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

  8.下列物质中,暂时未列入北京市空气质量播报的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9.能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分别观察颜色  

  10.量取10 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筒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11.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III IV V
  2008年6月,北京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9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北京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A.I级  优     B.II级  良  C.III级  轻度污染   D.V级  重度污染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点燃酒精灯   取用固体药品   读取液体体积   加热液体
       A          B        C         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

  14.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中,正确操作是
  A.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加热有气体产生就立即收集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已满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向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正放在桌面上

  15.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钢铁生锈
  C.实验室制取氧气         D.红磷燃烧

  16.区别硫粉、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的最简单方法是依据它们的
  A. 颜色    B. 气味    C. 状态    D. 溶解性

  17.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气体刚刚产生时,试管内剩余固体的种类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19.实验室制氧气有以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撤去酒精灯;②将仪器固定在铁架台
  上;③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给装入药品的试管加热;⑥收集气体;⑦撤出伸入水中的导气管;⑧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A.④⑧②③⑤⑥⑦①     B.⑧④②③⑤⑥⑦①
  C.④⑧②③⑤⑥①⑦     D.④⑧②⑤⑥③⑦①

  20.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点燃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C.甲烷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D.水 氢气 + 氧气

  21.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22.某集气瓶内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4∶1),若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应选用的最佳物质是
  A.硫   B.铁丝   C.红磷   D.木炭

  23.用氯酸钾和红磷混合制成运动会用的发令枪药,一经撞击,两种物质剧烈反应,发出响声并产生白烟。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的产物是
  A.氧气和红磷        B.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
  C.氯化钾和红磷       D.氯化钾和五氧化二磷

  2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向右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实验室中酒精灯不小心被打翻,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过程中多余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

  26.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C.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27.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28.一氧化氮(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它是无色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情况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无法确定

  29.研究表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同时还发现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剧烈反应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MgO CuO Fe2O3 Al2O3
开始反应温度 490 305 470 515
剧烈反应温度 545 350 490 540
  实验室用氯酸钾分解来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 CuO    B. Al2O3   C. Fe2O3   D. MgO

  30.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是
  A B C D
密度比空气
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易溶 易溶 难溶

II卷  非选择题部分(5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
  31.(6分)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很注意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他对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了分析,请你也参与他的比较,把符合以下题意要求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写在横线上:
  (1)通常用作保护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色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刺激性气味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右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化学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2)其中集气瓶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丙两瓶中均放少量水,甲瓶放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瓶放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通过学习,我知道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下表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三类公交车内空气环境的初步检测结果:

成分(%) 大通道型 普通型 空调型
含氧量 18 19.5 13
二氧化碳含量 0.05 0.07 0.14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说出两点: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4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刚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①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图②是小刚绘制的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图像,发现0s~3s内两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与8s时两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

  三.实验题(共24分)
  36.(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
  (2)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代号),收集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作用,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4)无论是用A装置还是B装置制取氧气,都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8分)
  (1)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后,发现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1/5,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①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_____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②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肯定含有____________。
  ③再往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
  ④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上述装置改为下图所示的装置(A、B为两个集气瓶),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5分)小明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明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先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1)【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验证】(按要求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认为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_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明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C A D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A B A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D C D C C A C

  二.填空题
  31.(每空1分)
  (1)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4)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5)碳酸钙 + 盐酸(氯化氢)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6)氢氧化钠 + 硫酸铜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32.(每空1分,漏填、多填均不得分)
  (1)N2 (2)KClO3、KCl、P2O5  (3)MnO2、Fe3O4 (4)CO2  (5)SO2
  (6)SO2、CO2、MnO2、P2O5、Fe3O4
  33.(每空1分)
  (1)①都是和氧气发生反应 ,②都是化合反应等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2)银白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34.(每空1分)21%   0.03% 
  大通道型比普通型和空调型公交车内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
  公交车内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
  (符合题意即可,但必须比较公交车和空气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35.
  (1)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不同  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等等。

  三.实验题
  36.(11分,每空1分)
  (1)①酒精灯 ②试管
  (2)A  C、E  氧气不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或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3)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分解反应  催化  B
  (4)连接仪器,将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 若导气管的一端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37.(8分)
  (1)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集气瓶的瓶塞没有塞紧)、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合理可给分)
  (2)排水  氧气  二氧化碳 竹子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而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3)无明显变化  B中充满水且用橡胶塞盖住不与大气连通
  38.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水泥块会释放出氧气,且水泥块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4)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称量
  (5)水泥块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化九年上练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化  学  试  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教育感言
    综合复习——实验部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归纳汇总(表)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元素及其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燃烧和燃料
    质量守恒定律周练习
    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
    生活中常见的盐
    4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初三化学试卷
    溶液的形成
    综合复习——实验部分
    综合复习——实验部分
    常见的酸 周练习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燃烧和热量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碳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制法
    碳的氧化物
    溶液的形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验室溶质的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资料
    燃料和燃烧 周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  常见的…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肥料周练习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周练习
    生活中常见的盐 练习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  常见的…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资料
    燃烧和燃料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
    化学试卷
    构成物质的奥秘 周练习
    复习——构成物质的奥秘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
    中考复习专项练习
    化学基本实验
    构成物质的奥秘 周练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 学 试 卷
    化学试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复习资料——探究题汇编答案
    《北京市化学中考说明》中的要求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
    金刚石、石墨和C60
    实验探究题汇编
    金刚石、石墨和C60周练习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与社会发展 周练习
    元素、离子周练习
    元素、离子
    分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周练习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 化合价
    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教育感言
    水的净化 爱护水资源 周练习
    水的净化
    制取氧气 周练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要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  学  试  题
    氧气的性质 周练习
    氧气的性质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技巧与艺术
    初三化学试卷
    燃烧和热量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