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 李维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语言,感受人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识课文 1、(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请生齐读课题。 导入: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人类学家邓启耀在昆明的翠湖之畔遇到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看到了一群普通的海鸥,但是这普通的老人与普通的海鸥之间却有着极不普通的故事。 同学们都已读过这个故事了,你们从课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能加上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这个题目吗?(生读)还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海鸥呢?(再请生读。) 二、再读课文,理清框架 1、请生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结构: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哪几个感人的片断。 2、请生回答,了解课文段落结构。 三、精读课文,感受震撼 1、品读第二个场景:海鸥盘旋翻飞,泣老人驾鹤西归: ⑴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哪个场景让你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⑵ 请全体学生自读第二个场景,看看哪个句子,让你的心为之一颤。 ⑶ 指名品读句子: ①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理解:“翻飞盘旋”中的焦躁不安、心如刀绞,“连声鸣叫”中的声声呼唤,声声哭泣。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请生再读这个句子,齐读。 ②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家属。 理解:“瞻仰”中所包含的对老人的敬爱,“家属”中所包含中对老人的亲密。老人与海鸥虽不是亲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齐读。 ③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再回来,竟纷纷排队为老人肃立,为老人守灵,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齐读。 ④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理解:“白色漩涡” 师:它们为什么如此狂叫、如此疾飞?齐读。 ⑷ 概括: 师:这些感人至深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同学们,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们对老人的深情,你会用上什么词呢? 预设: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深情厚谊…… 2、品读第一个场景:老人日日喂食,与海鸥相依相伴: 过渡:海鸥们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它们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着、哀鸣着、盘旋着,遗像中的老人一动不动,但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会再一次在它们的脑海里闪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在海鸥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老人的什么。(简单语句学生讲过即可,重点语句,请学生读读。) ⑴ 外貌: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为海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补充说明,老人是一个退休工人,月工资只有308元,他对自己的生活极为苛刻,可是却每天会花9元左右为海鸥买饼干,一个月就是270元哪!钱不够了,他就干脆自己买了面粉、鸡蛋等,自己亲自做。是呀!在海鸥们的脑海里一定会闪现出老人熟悉的身影!板书:外貌。) 请生读好。 ⑵ 动作: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和老人之间丝毫没有距离感,他们之间是如此亲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也一定深深地印刻在了海鸥们的心里!板书:动作。) ⑶ 语言: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亲切的称呼,他们俨然就是老朋友。老人的言语不止一次让它们感到幸福与温暖!板书:语言。) “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竟然每一只海鸥都有名字)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老人的言语中包含着无限的兴奋与幸福。) “海鸥最重情义……啧啧……” (老人的言语中充满了对那只海鸥的怀念,“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说到这儿似乎在想着什么?老人的言语中还充满了对海鸥们的赞美。)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师:(针对四句)老人的话虽然是对旁人说的,可是海鸥们听见了,它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它们的无限关爱。 ⑷ 神态: 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可让学生描述一下此时老人的表情。)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可让学生描述一下此时老人的眼神。)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是呀!老人的每一个眼神,海鸥们,他的子女们一定看在眼里,印在了心里呀!板书:神态。 3、回扣第二个场景:老人海鸥相别,道世间真情长存: ⑴ 过渡:可是这一切却已经随风而逝了,再不会回来,海鸥们只能伫立在老人的遗像前,默默回忆。(播放媒体图片及音乐。) ⑵ 师:让我们再跟着老师来读课文第二部分。引读:海鸥们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 (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 (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四、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让我们随着大屏幕,再一次和海鸥一起进入过去的回忆: 播放课件: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 师伴着音乐叙述: “来了,来了。独脚,老沙……我来喂你们了。”一位老人站在昆明市翠湖湖畔呼唤着海鸥,这呼唤声回响在11年的每个冬季。 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工人。1984年,吴庆恒办理了退休手续。那一年,他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于是,与海鸥相伴,成为一直独自生活的吴庆恒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海鸥也成了他与人交流最重要的话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他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病伤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熟悉了,只要听到老人的呼唤,它们就聚集到老人周围抢着吃老人带来的饼干和馒头;就餐完毕,海鸥围绕着老人转来转去,似乎是向他致谢。每逢此时,老人就一只只地叫着海鸥的名字,亲热地和海鸥说话。海鸥也眷顾着孤独的老人,久久地守在他的身旁,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安全的,老人不允许任何伤害到他们举动的发生。 1995年的冬季,海鸥们没有等来老人熟悉的身影,也听不到老人亲切的呼唤。老人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记挂的海鸥群。弥留之际,老人对邻居说,我要去天国了,只是舍不得海鸥,想拍点海鸥的照片带去,还想看看海鸥睡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人们去收拾他的遗物,发现他的屋子里除了简单的被褥、炊具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老人走了,翠湖畔,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 2、抒写海鸥对老人的真情追忆: 师:同学们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如果要在铜像的底座上刻上一段话,你会写上什么呢? 请学生伴着音乐动情诵读。 五、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擦去“与”字,板书:爱。 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