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 曹晓静
评析: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 马 兰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与海鸥》,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舍不得离去。
师:概括得精炼准确。
师:第一课时,我们共同品读了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课件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二、品读课文 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情)
师:请同学们看阅读提示,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前文和查阅的资料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
师:请同学们再来默读提示,注意:一定先搞清提示中的方法和要求,再开始自学。
(学生默读——自学——同桌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的习惯非常好,边读边画边批注,自学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要说,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吧!
(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她)说的不完整的地方你来做补充。
(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生:我从“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句话中感受到海鸥已经意识到今天的老人与平时大不一样,不说话,也不给它们喂食,它们明白老人已经去世了,所以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声声在呼唤老人。
师:是呀,它们连声鸣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唤自己的亲人哪!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谁还想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海鸥们当时的样子。
师: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你还想说给同学听一听吗?
生:令我感动的是:“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从这句话中的“急速”一词能够看出,海鸥们明白了无论怎样地呼唤,老人都回不来了,它们多想留住老人,多想吃老人给它们买的饼干哪,可老人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它们“急速”扇动翅膀,想多看一眼自己即将永别的亲人。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谁还有补充?
生:我从“瞻仰”一词能够看出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之情。
师:为什么海鸥对老人会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呢?
生: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所以“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非常好。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从“纷纷落地”能够看出海鸥们虽然没有人指挥,却如同有人指挥一样站成两行。从“站成两行”能够看出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它们“肃立不动”能够看出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难过。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怀念与牵挂,海鸥们与老人的爱融为了一体。
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感情朗读)
师:老师也被这群白翼天使的举动所感染,我也想读一读。
师: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想读这一句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
(学生齐读)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生:令我感动的句子是:“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飞动的白色旋涡中”我体会到了海鸥们是那么地舍不得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体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师:说得多感人呀。我们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谁理解这句话。
生:我从“炸了营似”和“扑”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种无私的爱。
师:你能不能联系一下第16自然段来体会?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怎么样?(将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炸了营似的”说明海鸥们一起飞来,速度非常快。
师:老师想把文中的“扑”换成“飞”,你们来品读一下这两句话,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能不能换成“飞”?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
师:你来说说。
生: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因为“扑”的速度快,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特别深,舍不得让老人离开。
师:经历过与故去的亲人告别场面的同学,一定能够记得当亲人的遗体即将被推走的那一刹那,亲人们都会怎么样?
生:扑到身边,抱住亲人,希望能再多看上一眼,能和亲人多呆上一会儿。
师:它们为什么要扑来?
生: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照片也好。
师:你能联系前文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好不好?
(学生感情朗读,师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旋”)
师:这句话中写到了海鸥的鸣叫,文中还有一句也写到了海鸥的鸣叫,你能找到吗?
师:我们把两句描写海鸥鸣叫的句子放到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上一句,找一位同学们读下一句。
(配《沉思》音乐,师引读,同学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海鸥们大声鸣叫着似乎在诉说些什么呢?如果此时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老师在每位同学的书桌里准备了一张海鸥的图片,你们就在这上面代表海鸥来诉说你们的真情吧!
(学生写话)
师:写好后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代表海鸥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说一说心里最想说的话吧。我们写得感人,说出来也要富有深情。
生:您十年如一日,不顾自己的生活贫困和身体健康,日日徒步行走二十余里的路程,给予我们食物,我们感谢您,您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您的儿女,您对我们的深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师;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请你把它贴在老人遗像的周围。(学生读后贴在黑板上,最后连缀成一幅飞翔的鸥群。)还有谁要说吗?
生:啊,老人,您是我们的亲人,虽然您走了,但您的心是永远和我们融在一起的!
师:相信老人已经听到了你的呼声。
生:谢谢您,我的父亲,您每天步行二十多里路来给我们送食物,您省吃俭用,无非是让我们吃上爱吃的食物。您最牵挂的就是我们,我们也一定会永远想念您的!
师:还有谁想倾诉你的衷肠?
生:老人,非常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您离我们远去了,请您不要担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您放心吧!
师:此时,老人一定听到了懂事的孩子让老人放心而去的话语。
生:爷爷,您怎么了,一动不动的,您那熟悉的小调呢?您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我们舍不得您,感谢您这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地照顾我们,我们会永远记住您!
师:老师看到还有许多同学写得特别好,老师在你的海鸥上做了记号,你们也把海鸥贴到黑板上来吧。课后我们再来交流。
师:这么多的海鸥来给老人送别,哭诉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从同学们的声声倾诉中,可以看出《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深深感动了老师,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想一想: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回答。
生:作者用朴实的话语叙述了感人的故事。
生:作者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海鸥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
师:今后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让我们的文章也生动感人。
师: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是呀,老人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群飞翔的海鸥。(师手指板书)如今老人可以放心地去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市民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在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修筑了一座铜像(课件出示图片),老人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传承下去。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市民会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再次出现了。(板书:和谐共处)老人与海鸥的感人故事也会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三、布置自选作业
课件出示:
作业超市:(三选二)
1、阅读课本第168页选读课文《军犬黑子》,对比和本课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2、搜集并阅读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积累生动感人的句段,办一份手抄报。
3、选读一篇最感人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四、板书设计:
情谊深厚
21 老人 与 海鸥
和谐共处
评析:
曹晓静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老人与海鸥》一课,紧扣“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教学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时间,问题设计整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时,教师没有用琐碎的问题牵制学生,而是用较为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时机,让学生与文本、与学习伙伴亲密接触,直接对话。交流时,仍然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交流时相机点拨、引导,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虽然本课时重点教学第15-17自然段,品味海鸥对老人超乎寻常的深情。但海鸥对老人的“情”不是无缘无故的,要深入理解,必须结合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所以,设计的阅读提示中强调“……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前文和查阅的资料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要想理解重点语句,就必须对课文全盘掌握于心,对资料进行筛选、整合。老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资料来理解重点语句、品味感情,使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觉。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把握
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大撒把,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5-17自然段前,曹老师出示了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前文和查阅的资料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这段提示教给了学生理解语句、品悟感情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默读”“ 想一想”“画出”“ 抓住关键词语” “结合前文和查阅的资料说说”“ 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等都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本课,还适用于日常学习。在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时,教师相机也在学法上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本课学习时知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阅读教学,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也十分感人。曹老师能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告别时的场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海鸥为什么为老人守灵,理解文中为什么用“扑”而不用“飞”。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会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海鸥对老人那深厚的情谊,很自然地通过朗读流露出来,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四、注重读写结合
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曹老师趁热打铁,顺势迁移,注重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在诉说什么,特别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设身处地的想象海鸥在倾诉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交流时,学生的语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思想是肤浅的。而写,可以凭借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对原有文字的进行删减、补充、调整、完善,引领思维走向深刻和有序。写话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有力地佐证了读写结合的理论。
五、恰当使用教学媒体,让媒体为教学服务
老人的照片、海鸥纷飞的图片适时出现,补充了学生经验的不足,能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感情;因为阅读指导包括的因素比较多,如果教师只说一遍,学生仅凭记忆是无法操作的,而用大屏幕出示出来,学生在自学、交流时可以反复查看,对比阅读提示要点,不断校正、完善自学和交流情况;在指导读两次“鸣叫”的语句时,在写话前和学生读自己的写话内容时,都使用悲伤的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到的适当的感情基调中,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品出情,写出情,读出情。
除了运用多媒体以外,教师还运用了挂图、海鸥图片等传统教具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学生写话时挂上了老人的遗像,在学生朗读写话内容后将海鸥贴在老人的遗像周围,连缀成一幅飞翔的鸥群。遗像、鸥群、音乐,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诉说,将师生的情感引向深入,将教学推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