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武宏钧 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 (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 (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 总结板书: 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7、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达到自然迁移,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⑵ 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⑶ 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⑷ 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⑸ 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⑹ 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 ⑴ 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⑵ 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 ⑶ 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 ⑷ 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 ⑸ 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⑹ 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队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⑴ 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⑵ 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 (预设答案: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 ,是悲哀……可能会说:……)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预设答案: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谐社会。读了这一篇课文,想一想,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做一些什么贡献呢? (交流讨论。) 3、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赞老人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