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大家平时读书比较广泛,一定知道不少这方面的名人名言或者他们的爱国故事,请列举1例。 生: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十三岁时,当老师问起学生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有的人说为了发财;有的人说为了当官,有的人说为了父母,而他站起来毅然决然地大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抗日英雄吉鸿昌在外国时,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他没有像别的中国人那样因为生在落后的中国而 感到可耻,而是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上一块牌子,上面自豪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抗日战争期间,他被捕了。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一首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至今震憾人心。 (学生高声朗读吉鸿昌的诗句,情绪较为激动) 师:很好。 生:为了国家昌盛,民族富强,近代维新派领袖谭嗣同与友人维新变法却遭受失败。在被推上断头台时还慷慨陈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首爱国古诗(手指屏幕。投影本堂学习目标), 同学们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首先请大家欣赏四首诗的配乐朗诵。注意正音正字,并思考: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思考题;教师播放录音;屏幕上出现了与诗文有关的画面、文字。) 生:(静静地欣赏)…… 师:我们一共听读了四首诗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首小组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热烈地朗读并前后左右讨论)…… 师:(一边在行间巡视,一边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向同学陈述出来,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同时提示学生: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依据可以是你对诗中意境的体会,也可以是你了解到的诗歌的写作背景或诗人当时的生活境遇。) …… 师:请安静。下面进行班级交流。谁先讲?勇者争先。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的是《春望》。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师:何以见之? 生:“国破山河在”一句:长安城被叛军攻破,但在诗人眼里唐王朝的江山依然存在,这表现了他爱国的感情。 师:“破”到什么程度,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生:“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说明草长得多,城市是荒凉的。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师:此情此景,诗人有没有感触呢? 生:有。“感时花溅泪。” 师:从“国破”到“草木深”到“感时”,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忧伤国事。那“思家”呢?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万金”“搔”“更短”都可以看出诗人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师:理解一首诗仅仅从字面上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当时的生活境遇。 请同学们看屏幕: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春望》写于757年三月。写作此诗时,诗人才四十多岁,却已满头白发,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想起远在鄜州乡村的妻小,竟有感而发。看了这一段文字后,同学们或许跟诗人的心意更相通了。那么,其它的一些诗呢?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的是《过零丁洋》。这首诗诗人回忆了自己艰难的生活经历,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师:你竟能从诗中读出诗人艰难的生活经历,真不简单。是从字面上读出来的,还是看了其它的参考资料? 生:看的资料。 师:(笑)能够借助手头上掌握的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这种方法值得肯定。不过要有自己的思考。你能否告诉我们你阅读到的资料的内容和你的思考认识? 生:(大声朗读)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因通晓经义被钦点为状元。中状元后,他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西等地方官职。元军南侵后,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谈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海南归。1275年,元兵渡江,他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组织抗元义军。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境内)被元军击败后,曾从惶恐滩退往福建汀州。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战败被俘。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文天祥被俘押经零丁洋面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正与地名暗合。想起自己从组织抗元义军到兵败被俘,苦苦支撑了四年的艰难局面,不由触景生情,利用敌人给他写劝降书的纸和笔写了这首诗。后文天祥被押至大都(今北京),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被害,卒年47岁。 (发表看法)文天祥生不逢时,他本该春风得意,可南宋王朝却每况日下,逐渐衰败。可怜他忠心耿耿,一腔才情,却英雄末路,大业难成。但是就在抗元义旗寥寥无几之时,文天祥仍一马当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其爱国精神是伟大的。 师:对诗人的身世你比较了解,说明你平时善于钻研,很值得我们学习。那么,诗人在诗歌中是怎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呢? 生:诗人从回忆自己读书做官写到组织义军与元兵苦战四年,由于势单力薄,寡不敌众,终于兵败被俘,抒发了心中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自己兵败惶恐滩和被俘零丁洋的忧虑不安的心情。既高度概括,又蕴涵丰富。 师:正因为这样,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极度的辛酸、遗憾和悲苦之情。所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对吗? 生:不对。诗歌最后两句慷慨悲壮,正气凛然,上下文感情色彩形成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因而基调是高昂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具有很强的激励人心的作用。 师:完全正确。请坐。哪些同学讨论了《泊秦淮》一诗?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的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好。那你说说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作者年老体弱,久病在床。由于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祖国统一,所以一场突然而来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他仿佛回到了曾经拼搏撕杀的卫国战场。风雨和战争、现实和梦境相互联系,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作者用情至深。 师:那么《泊秦淮》呢? 生: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作者表面上斥责歌女,其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他们不以国事为重,每天聚集酒楼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 师:为什么说是讥讽晚唐统治者而不是歌女呢? 生:因为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那些官僚豪绅们。 师:说得对。(示意学生坐下)通过讨论交流,大家深刻体会了诗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吟诵这几首诗呢?下面请大家变换角色,代替诗人朗诵这些诗歌。 生:(自由朗读)。…… 师:(激情范读《过零丁洋》一诗。指导学生正确停顿,把准重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适当增加体态语言等等。)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朗诵。等会儿我们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好。 生:(播放背景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练习。)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比赛。 小组:…… 师:你认为刚才哪个小组的同学朗诵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潘梅这一组朗读得最好。他们读出了《春望》这首诗中的忧伤之情。 师:诗歌通过无声的文字表达感情;朗诵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感情。你是怎样听出这首诗的忧伤之情的? 生:朗读时,他们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有些地方还适当拉长了节奏之间的停顿,给人以忧伤的感觉。 师:其他的小组呢? 生:王璐这一组朗诵得也比较好。特别是他们把“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读成重音,表达出诗人由悲而愤的感情。 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过零丁洋》两首诗读起来都非常悲伤,但陆游的诗透露出一种豪气,文天祥的诗则显得非常壮烈,有一种正气,所以读起来应该感情不同。他们有的人读得不够好。 师:你能否帮他们纠正一下? 生:(笑,有点儿不好意思)…… 师:古人语:“能者为师。”大胆地表现自己。 生:(很投入地朗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鼓掌)很好,请坐。这四首诗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写诗的人不一样,他们的个人境遇、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借助于抒发感情的事物也不同,因此,我们朗读时的感情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总的来说,《春望》忧而伤,《泊秦淮》忧而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希望同学们朗诵时反复体会。 师:接下来我们大家一齐朗诵这四首诗。 生:…… 师: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诵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诵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2)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这两点,我们大家都已经学习了。能否告诉大家,四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略作思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年过半百,贫困交加且病痛缠身,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依旧有一颗爱国的心,连半夜醒来也不忘国家安危,可见他的爱国之心多么强烈。 生:我最喜欢《泊秦淮》。因为它表达主题比较含蓄。开篇即对环境进行描写,后两句从商女的角度来写,表面上是谴责商女不知“亡国恨”,实则暗含了对那些只顾吃喝玩乐的达官贵人的愤恨和不满。 生:我也喜欢《泊秦淮》。因为从诗歌语言来讲,读起来比较容易上口,只是短短的28个字,却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达官贵族们。诗人巧妙地借骂商女来讽刺腐败统治者的技巧,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 生:我最喜欢《过零丁洋》。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每一组句子都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并且最后一句诗是全诗的高潮,富含哲理,将诗人的强烈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 师:人各有好。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诗歌,关键看你能不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理由越充分就越令人信服。你们说呢? 生:(点点头)…… 师:同学们,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 希望大家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生:能。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四首诗。 生:…… 师: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生:…… 师:下面请大家将自己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组长组织同组同学相互点评。 生:……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班级交流。 生:《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字,写出了野草丛生,破败荒凉的长安城的景象,揭露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忧虑国事的沉重心情。 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字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讽刺那些达官贵人,手法很巧妙。 师:这与表现爱国深情有什么联系? 生:亡国之都听亡国之君的亡国之音,而眼前又是日趋衰败的唐王朝,联想历史,对照现实,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腐败统冶者的愤恨之情跃然纸上。 师:说得好。(示意坐下)还有呢?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慷慨激昂,使全诗洋溢着一种正气。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对国家崇高的爱。 师:这是一种将生命升华定格为为国捐躯、无怨无悔的崇高的生死观。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南宋朝廷行将覆亡,文天祥的人生之路也到了尽头。但他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因为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 师:是诗人落泪惊心,还是花鸟落泪惊心? 生:应该是诗人。 生:我认为是花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花上的露珠,想象成花儿忧国流的泪;把鸟的鸣叫看成是因思念亲人而惊恐不定。 师:你的想法也有道理。看得出来,你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同学。我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同学。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雨与战争,二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 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劈啪的雨声,在他听来就好像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作者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一目了然。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四首诗有感情地再背诵一遍。 生:(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平时读过不少的爱国诗篇。下面请大家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每小组至少推荐一首。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大家静下来。下面我们开展比赛,比哪一个组推荐赏析的诗歌好。 小组: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在临死前写下了这首诗,可见他无时无刻不记挂祖国的江山,死后都希望“王师北定”,要儿子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他,他方才安心。“无忘”二字表现出陆游的爱国深情。 小组: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闭上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孤城中驻守的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下仍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杀敌报国的豪情。 小组:秋兴(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主要写了萧条的秋色和暮年孤寂的处境,其中饱含了经历安史之乱后忧国伤时的慨叹。“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满怀着作者对国家无尽的忧虑及热爱。 …… 师:你们觉得刚才几个小组推荐赏析的诗歌怎么样? 生:我也很喜欢。不过有的不太懂。 师:希望你课后主动跟推荐的同学交流,或者自己查找有关资料弄懂这些诗,好吗? 生:(点点头)。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们哪些启发? 生:古人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从小树立起爱国的思想。关心国家大事,努力学习本领,时刻想着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 生: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不能做一名懦夫。要勇于为国效忠。尽管我不能上战场,但我可以号召,尽力为祖国多做些有益的事。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没必要去战场,但我要好好学习,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报效祖国。 生:我觉得我们各个国家的人应该和睦相处,避免战争。每当战争爆发,人民生活不得安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无益于国家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生:这些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它们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一个人多么卑微,但是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也应该为捍卫祖国的最后一丝尊严而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是中学生,也应该在言行举止上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 生: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要能时时心怀天下,要能懂得“国”是“家”的基础、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保住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安宁。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保卫祖国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师:精彩极了!(鼓掌) 生:既然古人可以触景伤怀,常常赋予景物一定的感情色彩。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借助精彩的景物描写,让文字飞扬起来。景物通常是人们寄托感情的载体,人不可无情,文章不可无景,如果“景”上添“花”,岂不妙哉?老师说过,“心中有情,笔下生辉。” 师:好,有新意。 …… 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春望,杜甫,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特级教师孙双金 《春望》教学实录 |
下一篇文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