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晔
上教初中S版九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对于杜甫《春望》等四首古诗词让学生赏析写景与抒情结合的艺术手法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进行教学迁移让学生习作情景交融的作文更难。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在习作中往往不会由景生情,借景抒情。既使抒情也少有当代青少年应有的丰富思想感情,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思想。究其原因:(1)时代历史的久远,学生缺乏赏析生活的体验;(2)现代学生处于动漫时代,直观看的多,动手写的少。
为了走近学生生活,笔者经常拜读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洞悉当今学生心灵。《新读写》为我打开了一扇透视之窗,其中几篇学生习作《窗外》、《窗外的青春》锁定了笔者的眼球,激活了笔者的教学思维:所谓“窗外”,“窗”,自古以来是莘莘学子特定的学习生活场景:“外”则是学生张扬个性,五彩缤纷的大舞观——“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只有让学生临“窗”眺望,张扬思绪,去抒写他们心中清新的风,灿烂的阳光,宁静的月色,以及在这些景中上演的一出出他们认为值得抒写的故事,就能不自觉地将“情景交融”起来——“惟有源头活水来”。于是,笔者尝试着:(1)运用赏析的方法开启“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教学之门;(2)运用课外训练实现由古诗词赏析到写作体验的迁移。
一、引领学生到熟悉的学习生活范围内来感受赏析古诗词
如何引领学生学会赏析古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呢?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起兴趣。把握一个立足点:赏析要回归到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范围,从“窗外”体验“情景交融”。
(1)诵读品味。第一环节,自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自查四首古诗词的相关背景资料;第二环节,交流,课中学生分组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情况,由学科课代表小结各小组组内交流情况;第三环节,教师反馈补充;第四环节,指导学生充分的诵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思索,掌握诸如:“山河”、“雨雪”、“沙场”、“尘香”等写景对作者抒发情感内涵的精华之所在。
(2)兴趣迁移。第一环节,教师讲析,五言律诗、七言歌行、宋词的基本知识。第二环节,让学生去掉历史的久远,将学生们熟悉的身边的一草一木入诗入词,写景抒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敢于创作。不要求诗词对仗工整,只要能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即可。学生仿写了以下的张扬个性诗句:一位学生仿《破阵子》写道:“夜里挑灯看书,梦回踢球上网……考场夏点兵!”另一位学生借“秋风瑟瑟”之景,书写中考苦累之情,仿《古从军行》写道:“雏鹰啼苦夜夜累,雄鹰悯惜处处忧”。第三环节,让学生自己有激情的朗诵自己的作品,再次体味领悟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通过由体验到领悟,笔者感受到学生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历经了由迷惘到清晰的过程,在这点上笔者认为将学生赏析放到“窗外”的大舞台是成功的,是实现了古诗词赏析的突破。
二、引领学生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是实现由古诗词欣赏到写作训练的迁移。这是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架起一座桥梁,告诉学生把你观察的体验到的生活中的景,用你的真情倾诉出来,这是实现由理解到创造的升华,这是接近作文的本质的真情的回归。通过训练学生得到的是对古诗词学习难度的自然降低,认识的自然的提高。深层次讲这是研究性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它符合二期课改方向。
第一环节,课题,确立两个具有一定难度但能较好运用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选题作文:《窗外的青春》、〈倾听月色〉,前提是不作释题,放手让学生作文。
第二环节,读文,给学生印发《新读写》读本中学生优秀习作《窗外》、《窗外的青春》、《倾听月色》,以及钱钟书先生的《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照自己原作文对比、开发新作文、新思路,吸收其文章的内涵精华:a.“……老师的青春从未逝去,他已过去了的美丽,都藏在他面前学生的眼神里……”(《窗外的青春》);b.“……淡淡的月光从窗外射进来,黑白两色的琴键在月光下变得神奇而肃穆,似乎有神灵在主宰着。……我倾听着月色陶醉在自己所弹奏的月色之中”。(《倾听月色》);c.“……,透过窗,深呼吸一下,忽然间发现风是如此清新,如此芬芳;透过窗,阳光透射出刺眼的光芒,天是那样的蓝,仿佛倒置的大海,蓝的令人动心。……”(《窗外》)第三环节,点评,通过批改学生们交上的来的作文,在44位学生中有14位同学的作文采撷到了“窗外”生活中的浪花:(1)《倾听月色》其中一位叫尤懿的学生写道:她站在自家的窗前的了台上,在国庆之夜用心倾听月色:“卧听月色吊车声”,月色、荒地,打桩机——造学校,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咚咚”声和“噼啪”的鞭炮声是那样的不同,因为一所新的学校就要拔地而起,一群红领巾将飘进新的学校!她用心倾听到了月色下的一个感人的故事;(2)《窗外的青春》王颖庆同学的窗外的养花老人;陈龙同学的窗外的老年人腰鼓队;王则清翻看照片,爸爸的青春在我的脸上的留连,我的身上洋溢着爸爸的青春……,笔者对这些学生给予了鼓励的点评:虽只有片言只语,但,它们已能娴熟地把握住主题,写作不是件难事!并引用诗人何其芳的话激励学生:“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歌唱”,告之学生:“写作要有感而发,写累了就吭育、吭育……”
通过作文我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寓于中,发之于外。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发诸诸多感受、感动,引领他们敢于下笔。通过从古诗词赏析到写作中练的迁移,让学生逐渐懂得了思想、人生、个性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明白:真情应与作文相伴,世界是客观的,心灵是自己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是渗透思想个性的精神体。经常运用课文学习到写作训练迁移的教学手段,并运用周围评讲,班内交流,月月点评的激励方法,建立相关教学评价机制,善于捕捉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采撷学生语言中朵朵浪花,相信不断的努力,学生将会从怕作文厌作文的信心丧失走向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