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石壕吏 >> 正文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设计。本课三首诗都是诗圣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借山川风物表达自己人生感慨的诗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化为泡影,国家动荡,半生潦倒,晚境更惨。悲从中来,《秋兴》抒发了人生之悲、家国之悲;《咏怀古迹》寄寓怀才不遇之悲;《登高》饱含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叹。三首诗都是杜诗的代表之作,文质兼美,尤其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以含蓄蕴藉为美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于高一的孩子是一种熟悉的陌生。程度稍好的孩子可能会模糊感觉到美,但难以言传。程度稍差的孩子,只能是茫茫然,难知所云。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古诗如浩瀚之洋,实现上述目标,教会学生驭船之法,让他们自己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观决定教育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让孩子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综上所述,本节课就是在平等对话中让学生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学习鉴赏的一般方法是重点,汲取精神是难点。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流程。

首先我用对联导入。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  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  堂犹是杜陵春。

学生在对工整的对联赏析中,回味杜甫穷年漂泊的一生,体会杜甫忠君念阙,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为鉴赏诗歌做好感情准备。

初读,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并初步感悟诗中景色特点和情感内容。

再读,披词入情,感受感情美。首先让学生比较三首诗的异同。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比较中进行整体感知,几首诗互为参照,学生体会的会更准确。引导学生的比较中了解背景,把握情感,分清类别。结合课下注释,通过读和比较学生不难明白三首诗都是杜甫漂泊西南时间代表作,都表达了杜甫的人生之悲、家国之悲。第一三首是借景抒情,第二首是咏史怀古。

让后让学生用一个字分别概括每首诗的情感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诗词,把握情感的差别。《秋兴》由“故园心”很容易总结出 “思”字;《咏怀古迹》由“分明怨恨曲中论”不难总结出“怨”字;《登高》由“万里悲秋常作客”可以轻易找出“悲”字。情感各异,但悲以贯之。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我以以《登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分析,感悟意境美。

古人云“立象以尽意”“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是意象,诗歌鉴赏的关键。科林伍德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我们读者通过想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而感受体验则是以全部身心投  入作品,心灵与心灵相沟通,感情与感情相交流,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                        因此,在引导意象解读中,我先让学生点击这一个,就是通过抓修饰词、依据感情基调、展开想象具体分析本诗中每个意象的情感意蕴和审美意蕴,使学生明白意象在每首诗中的独特性。再由局部到整体,感悟诗中雄浑苍凉的意境美。

然后,链接那一个,使学生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相似性。还刷新另一个,使学生明白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迥异性。又点到面拓展,借以加深学生对意象的透彻理解。

四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诗中有景有情,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词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体会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五读。感悟朗读,品悟音乐美。

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的最佳途径。我将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播放名家范读,在倾听中将诗情融入心田,完成背诵。

最后,归纳赏诗之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运用的诵读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比较分析法等诗歌鉴赏的方法做一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然后进行拓展迁移,要求学生用已经归纳的方法,鉴赏《秋兴》。程序相类,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不再赘言。

(第二课时)

鉴赏《咏怀古迹》,在初读感受过程中学生对本诗类别情感已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品读诗情,学习诗法。咏史怀古类诗作本是作者借古抒情,而我们又是在品读古人诗作,其实都是在历史中穿梭,诗人在穿梭中表情,我们在穿梭中悟情。鉴于此,咏史怀古类诗的鉴赏主要是回味的过程。回味诗之史实,了解内容;回味诗之作者,读懂感情;回味诗之感情,读透诗作。

首先,诵读诗作,回味史实。让学生诵读后,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根据杜甫诗作给大家为昭君墓写一段解说词。然后互相评比,选出优胜者,班内交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通过写作让学生复原诗中昭君史实,通过对词句的品味领悟作者杜甫在字里行间寄寓的感情以及所运用的手法。

然后,析读诗作,回味作者。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诗作,联系背景回味杜甫其人,比较杜甫和其笔下的昭君的相似之处,理解所寄托的感情。两相比较可以得出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杜甫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不得重用;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可见杜甫实是借昭君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也是咏史怀古类诗作的显著特点。

第三,品读诗作,读透诗情。与《登高》感悟朗读相类,不再赘言。

然后,以此课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咏诗怀古类诗歌鉴赏方法:1、史实分析法;2、知人论世法,3、比较分析法。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进行阅读训练。用高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以作业引导探究。

白居易云“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结合杜甫和李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个人生际遇的不同对社会苍生的情感也不尽同,从而深刻体会“老杜爱君,事前则出以忧危,遇事则出以规讽,事后则出以哀伤”的崇高思想境界。

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把自己融入诗境。在情感的冲击中获得境界的升华,在感性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归纳,获得一定的规律方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将课堂与课外,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广泛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就变得生动而且广阔了,语文学习也变得深刻而且快乐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石壕吏,杜甫,春望,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杜甫诗三首》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蜀相》赏析
    唐诗名篇《蜀相》
    【赏析】蜀相
    网络歌曲《蜀相》
    蜀相
    蜀相 (唐)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赏析
    古诗文翻译赏析 阁夜 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阁夜》诗歌鉴…
    【注解】阁夜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
    杜甫《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①》(其三)
    《阁夜》课堂练习
    周舒浩:《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阁夜(人教版选修)
    《咏怀古迹》教案
    尹文涛:《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反思
    对《阁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阁夜》赏析练习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岳阳楼》诗…
    《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登岳阳楼电子课本
    诗歌赏析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简案)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
    《阁夜》教案
    杜甫《客至》赏析
    【简析】客至
    登岳阳楼题解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赏析【作者…
    客至
    杜甫《客至》赏析
    杜甫《客至》《宾至》对比赏析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
    【英译】客至
    诗词赏析:《客至》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客至》诗歌鉴…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客至》原文和译文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客至题解
    翻译杜甫的"客至"
    兵 车 行、客 至、旅 夜 书 怀 杜甫诗
    《客至》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课堂实录
    《客至》教学实录2
    咏怀古迹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杜甫《旅夜书怀》语文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
    《客至》教学实录
    《石壕吏》说课稿
    深沉蕴藉—杜甫《春望》赏析
    《石壕吏》教学设计3
    石壕吏 原文/翻译/注释
    如何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4
    《石壕吏》教学实录
    《杜甫诗三首》教案
    改写石壕吏
    杜甫《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赏析2
    《春望》赏析5
    吴同和:《春望》赏析
    杜甫《春望》赏析
    《春望》赏析4
    《石壕吏》教学设计2
    《石壕吏》介绍
    杜甫 《春望》赏析
    【简析】春望
    《春望》赏析
    语文 -- 石壕吏 教学设计
    吴同和:《望岳》赏析
    春望说课稿
    石壕吏介绍(拓展)
    《石壕吏》教学设计
    课文杜甫诗三首研讨
    (课本剧)石壕吏
    原  诗   《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石壕吏》教学设计6
    《石壕吏》教学设计5
    《石壕吏》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鉴赏2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鉴赏
    对《石壕吏》的另类解读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望岳》赏析2
    杜甫的《望岳》诗及其赏析
    杜甫诗《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原文
    语文教案   望岳
    教学反思之十五——《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4
    特级教师孙双金  《春望》教学实录
    杜甫《望岳》赏析2
    杜甫《望岳》赏析3
    《望岳》教学反思
    《望岳》赏析
    [讲解]望岳
    杜甫《望岳》原文、译文、鉴赏
    课题 望岳
    语文教案望岳
    学习杜甫的《望岳》
    主题:[古诗欣赏] 望岳
    诗圣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赏析
    《咏柳》《春望》古诗欣赏课堂实录
    《望岳》赏析3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
    杜甫《春望》赏析3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春望》赏析练习
    春望教案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诗注释的探疑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诗词五首》有关资料:《望岳》赏析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春望》的诗意赏析
    杜甫《春望》的英译和赏析
    春望翻译
    杜甫的“春望”德文翻译
    《春望》教案设计
    《望岳》《春望》教案示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