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读杜甫《石壕吏》一诗,感触颇多。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写下的不朽诗篇。描述了当时国家遭遇战乱,官吏夜间捉人到前方充军的情景。
“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让百姓陷入不堪的痛苦之中。而在平息叛乱中,前方的兵源奇缺,白天已经找不到人充军了,石壕吏只好夜间捉人充军,去完成平息战乱、实现国家安定的大业。
战争是无情的,在国家亟待用人的殊常之际,是需要人们为国家做出牺牲的。石壕吏只能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手段,去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罢了。杜甫写的《石壕吏》侧重反映了石壕吏的残暴和百姓的痛苦一面,可是,任何一场战争无不给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并不都是石壕吏的过错,尽管其施政风格有些粗糙(这一点我们当然不提倡),但在战争这种非常时期,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石壕吏作为国家的官吏,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不辞艰辛险阻,深更半夜挨门串户为国家征招兵丁,这种精神是可取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吏敬业爱岗精神和为完成使命的执行能力! 由此,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在税收工作中体现的责任感:李春宁为了清理一户多年欠税老大难户,白天找不到人,就利用早晚两头时间,到这个法人代表家的楼下等候,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动情晓理,用了几个反复终于让业户清缴了全部欠税;韩思慧、刘振胜为了确保“两率”指标,就是用这种精神,化解了几起逾期缴款的发生;张明在征收石材税收时,白天找不到人,经常利用晚间到业户家去找业主讲政策、谈税法,征收税款;郭立伟为了防止增值税发票失控,连夜去追回电脑主机,以防止金税卡的流失。
但和古时候比较而言,我的这些同事可是新时代的国家公务员,和古代的官吏相比,他们的执法行为可是大不相同了。他们是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充分去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税、文明服务、为国聚财”理念和风采,这是石壕吏们所不能企及的。
不要认为敌人或对手身上毫无可取之处。把古时候的石壕吏精神“拿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承其优处、古为今用,对我们工作还是有所裨益的,您们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