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望岳 >> 正文

 

[图文]学习杜甫的《望岳》

<a望岳03 src="/works/UploadFiles_8238/200908/20090816115302785.jpg" width=264 height=431>

《望岳》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是其早年代表作,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分别写于杜甫25岁、47岁和58岁时。这一首望东岳泰山是杜甫25岁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青年杜甫赴洛阳考进士,未及第,24岁的青年杜甫就开始过一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5岁的杜甫借看望父亲的机会,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各地,并第一次游历齐鲁大地。《望岳》诗就是这个时候。

       杜甫当时24岁,正值风华正茂之际。此时的他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活力,具有宏大抱负,高远志向。面对五岳之首的泰山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他控制不住豪迈的情感,于是提笔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蓬勃向上、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和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诗文注译
原文

望岳

岱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望(远看)岳(本指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

        岱宗{岱宗是泰山的尊称,泰山又名岱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夫(语气词,凑音节,不译)如何[如何:怎么样]?齐鲁{齐、鲁是春秋战国时代两个诸侯国,齐在泰山北,鲁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作为今山东一带的代称}青(苍翠的绿色)未了(尽)[未了:不尽][青未了:指山色苍翠的泰山无边无际。表示泰山绵延长远]。

        造化[造化: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神奇)秀(秀丽),阴阳{山南朝阳,故叫阳,山北则为阴}割(划分)昏(黄昏)晓(早晨)[割昏晓:划分成像早晨和晚上一样的明暗两个不同的世界。暗喻泰山之高]。

        荡(飘荡)胸(心胸)生(生成)层云,决(张大)眦(眼眶)[决眦:极力睁大眼睛]入(收入眼里,即看到)归(回家、归巢)鸟。

会当[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绝(最高处)顶(山顶)[绝顶:最高峰],一览(看、俯瞰)众(众多)山小(渺小)。


译文

望岳

泰山是怎么样的?在齐鲁大地上山色苍翠的泰山无边无际。

大自然(在这里)聚集神奇秀丽,(泰山的)山南山北(同一时候)像被划分成黄昏与早晨一样明暗不同的两个世界。

(泰山)生成的层层云雾飘荡在(我)心胸,(我)极力睁大眼睛看到了归巢的飞鸟。

(我)应当登上泰山最高的顶峰,(俯身)一看(山下),众多山峰(都显得非常)渺小。


诗文分析

        《望岳》一诗描写了泰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体现了诗人蓬勃的朝气和未来的雄心。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但诗中却没有一个“望”字,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语言的功底。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岱宗夫如何?”以设问开头。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点明泰山的气势磅礴,这句是“远望”。写出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远远地观看泰山山脉的整体感觉。一二句既表明泰山在齐鲁平原上的高大挺拔,也表现诗人对泰山由来已久的向往。

        三四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然高耸的特点。这两句是在泰山脚下观望整个泰山山峰,可以说是“近观”。“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神奇秀美无比。“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这个“割”字用得奇好,说泰山将天分成两部分,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之高。

        五六两句写黄昏时泰山景色给诗人的感受。这两句是诗人进一步走近山脚,更细致观看泰山的景象。“荡胸生层云”是说山腰缭绕的层层云雾,像在心胸里飘荡,表明心胸格外宽广。“决眦入归鸟”是瞪大眼睛望着飞回泰山的归巢小鸟,既表现出了泰山之深,又体现诗人的兴奋。此时已是黄昏,不可能登泰山了,诗人只能看着泰山黄昏的景色,写出了诗人被泰山震撼和陶醉,抒发了诗人对登泰山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这两句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群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这两句表明诗人欲登泰山小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青年杜甫对未来的远大抱负。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作者并没有登上泰山,却将泰山的磅礴气势渲染得如亲临其境。所以《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望岳

  走进泰山南麓的岱庙,只见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其中有一块碑,上面刻着杜甫的《望岳》诗。上下泰山,沿途石刻参差错落,不下千块,其中以镌刻杜甫《望岳》诗的最多。登上泰山极顶玉皇顶,还可看到刻着杜诗“一览众山小”的横额。泰山享有“五岳之长”的盛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都要来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历代文人词客,也都要到此登临游赏,赋诗题咏,从而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字记载。但自从杜甫《望岳》诗出现之后,人们提起泰山,首先想到的,始终是这篇名作。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从江南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当时已得到崔尚、魏启心等名士的赏识,才学可以同班固、扬雄媲美,但由于试卷不合考官的心意,结果落第了。不过诗人年轻气盛,对此并不在乎,于是外出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望岳》就作于这一时期。
  当杜甫赋诗之际,虽然身在山麓,但早己神游岳顶。这首诗首联写远望之色,次联写近望之势,三联写细望之景,末联写极望之情。诗中虽无一个“望”字,但从各个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首句以“岱宗夫如何”发问,面对着苍莽无际的景象,诗人真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慨。次句“齐鲁青未了”,仅仅五个字,就已囊括千里,雄盖一世。清代施补华认为,以后唯有韩愈“荆山已去华山来”七字,方能与之颉颃。从来大境界,非大胸襟不能领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气势磅礴,“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天始尽”,“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之前,想见其胸中咄咄”(金圣叹《杜诗解》)。“荡胸生曾(层)云,决眥入归鸟”二句,上句显出诗人“襟怀之浩荡”,下句显出“眼界之空阔”(王嗣奭《杜臆》)。大自然雄奇的景象,与诗人阔大的气魄融为一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末句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希望和向往,同时也显示出他非凡的抱负,显示出青年杜甫欲驾长风扶摇直上的豪迈气概。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云:“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杜甫这首诗,所以能俯视百家,擅名千载,不仅在笔力劲拔奇伟,词句戛戛独造,更在诗人的心胸气魄难以企及。
  杜甫晚年追忆过去登临之地,写道:“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又上后园山脚》)“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日观峰在玉皇顶东南,是岱顶观日出最好的地方。从这几句诗,可知诗人当时已经登临绝顶,浏览无际了。在他放眼苍穹、翘首八荒之时,一定会将眼前所见、心中所感,付之吟咏,形诸篇章。但那首诗可能同杜甫早年所作的许多诗一样,已经失传了。也有人认为杜甫登泰山所作的诗,就是这一首,诗人对泰山的雄伟壮观惊叹不已,不能从正面写,故从“望”字着笔。不过从诗末联中“会当”二字看,诗人作《望岳》之时,尚未登临绝顶,故上面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尚难成立。
  就在杜甫落第那一年,唐玄宗封禅泰山,随从数百里不绝,封禅礼毕,玄宗亲笔撰书了标榜自己功德的《纪泰山铭》,刻在岱顶大观峰的峭壁上,即今“唐摩崖”。尽管唐玄宗贵为天子,为镌刻此铭,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削壁为碑,据说自汉以来,碑碣之雄壮未有及者,但最终只是为泰山留下一处胜观而已,其标榜功德的目的并未达到。那篇铭文究竟讲些什么,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很少有人想知道。至于随同玄宗前来的达官贵人所作的众多诗文,更是湮没无闻了。而当时一个落第青年诗人的诗篇,却众口传诵,经久不衰,这是唐玄宗封禅之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少卿书》)曹丕称诗文为“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从杜甫的遭遇看,确实是这样。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岳,杜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学习杜甫的《望岳》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蜀相》赏析
    唐诗名篇《蜀相》
    【赏析】蜀相
    网络歌曲《蜀相》
    蜀相
    蜀相 (唐)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赏析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阁夜》诗歌鉴…
    【注解】阁夜
    《阁夜》教学反思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
    杜甫《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①》(其三)
    古诗文翻译赏析 阁夜 杜甫
    周舒浩:《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阁夜(人教版选修)
    《咏怀古迹》教案
    尹文涛:《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阁夜》教案
    对《阁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阁夜》赏析练习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题解
    登岳阳楼电子课本
    诗歌赏析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简案)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岳阳楼》诗…
    登岳阳楼
    《阁夜》课堂练习
    杜甫《客至》赏析
    【简析】客至
    《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赏析【作者…
    客至
    杜甫《客至》赏析
    诗词赏析:《客至》杜甫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
    【英译】客至
    杜甫《客至》《宾至》对比赏析
    《客至》教学实录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客至》原文和译文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客至题解
    翻译杜甫的"客至"
    兵 车 行、客 至、旅 夜 书 怀 杜甫诗
    《客至》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课堂实录
    《客至》教学实录2
    咏怀古迹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杜甫《旅夜书怀》语文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客至》诗歌鉴…
    《石壕吏》教学设计3
    杜甫《春望》赏析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4
    《杜甫诗三首》教案
    改写石壕吏
    如何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 原文/翻译/注释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 教学设计
    《春望》赏析4
    杜甫 《春望》赏析
    《春望》赏析2
    吴同和:《春望》赏析
    《春望》赏析
    对《石壕吏》的另类解读
    石壕吏介绍(拓展)
    杜甫《春望》赏析3
    《春望》赏析5
    【简析】春望
    《石壕吏》教学设计5
    教学反思之十五——《望岳》赏析
    杜甫的“春望”德文翻译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原  诗   《石壕吏》
    课文杜甫诗三首研讨
    《石壕吏》介绍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6
    《石壕吏》鉴赏
    语文 -- 石壕吏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2
    《石壕吏》鉴赏2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教学实录
    (课本剧)石壕吏
    《望岳》赏析3
    杜甫《望岳》赏析2
    杜甫的《望岳》诗及其赏析
    杜甫诗《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原文
    语文教案   望岳
    《诗词五首》有关资料:《望岳》赏析
    特级教师孙双金  《春望》教学实录
    杜甫《望岳》赏析3
    春望说课稿
    《望岳》赏析4
    《望岳》赏析2
    《望岳》赏析
    [讲解]望岳
    杜甫《望岳》原文、译文、鉴赏
    课题 望岳
    语文教案望岳
    诗圣杜甫望岳
    主题:[古诗欣赏] 望岳
    杜甫《望岳》赏析
    《咏柳》《春望》古诗欣赏课堂实录
    《望岳》教学反思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春望》诗注释的探疑
    深沉蕴藉—杜甫《春望》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
    杜甫《春望》诗歌鉴赏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春望教案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春望》赏析练习
    《春望》教学设计
    吴同和:《望岳》赏析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春望》的诗意赏析
    杜甫《春望》的英译和赏析
    春望翻译
    《春望》教案设计
    《望岳》《春望》教案示例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